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天津社区:小巷话剧社 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2017年03月09日 19:17

小巷话剧社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每日新报记者 孙岩朵 每周三18:30,是10多位老人雷打不动的约定时间。灯光之下,河西区柳林街微山东里社区文化室,几十平方米的空间为他们享用。对话、逗趣,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另一番乐趣,他们就是微山东里“小巷话剧社”。对老人们来说,成为一名“演员”,“这件事太不可思议了!”

在不少人看来,话剧艺术的舞台,离普通市民仍有些远。“其实,喜欢并愿意加入的人有很多。”话剧社创办者、70岁的孟宪英说,话剧社招募时,短短几天,就有数十名社区居民报名参与。

通常话剧团招聘演员讲求的“声、台、形、表”考试,而在小巷话剧社招募中并没有设置。孟阿姨介绍,社区话剧社门槛相对比较低,主要看报名者对话剧表演是否有兴趣,普通话水平要求基本过关。面试者要展示自己的特长,如诗朗诵、唱歌、跳民族舞等。

如今的话剧团队中,有退休工人、干部还有老厂长,“起初,大家都为‘表演’而来,后来因为团队需要,有人转而做起剧务或场记,但仍乐于此。”孟阿姨说。

排练时,一排强灯光打在舞台上,“演员”们反复对台本,琢磨台词,用不同语调“找感觉”。台下没有观众,暂无戏份的人就零星坐在台下。此刻,每个人都是专注的,想着如何塑造角色。在话剧中,他们演给别人看,其实也是演给心里的自己看。

话剧社的团员们经过几个月的排练,已经完成了《美丽社区我的家》《亲家一家亲》《打倒伪劣保健品》《奶奶姥姥都一样》等多个自编自导的作品。孟阿姨回忆,起初,大家把精力都放在背台词上,生怕说了上句忘了下句。如今,他们更多的是揣摩人物内心,还要熟悉对方的台词。团员们尝试着录下排练视频,对照着分析学习。孟宪英说:“为了演得好,有时大家争得面红耳赤,也有撂担子不干的冲动,可说到底就是为了把人物塑造好。”

“让观众忘掉你自己,记住人物,这才是成功的开始。”孟宪英说。小巷话剧社的成员们,将继续活在每个平凡人的世界里,给观众讲述往事里的喜怒哀乐。

对于未来,他们有着许多计划,比如写剧本、当导演等,让更多热爱话剧的青年人参与其中。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7/0309/42892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