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静海探索新模式推进养老服务:医养“无缝对接”
2017年02月16日 23:13天津日报记者何会文 李玉峰 “真是太及时了,我们家属都还没赶到,养老院已经把患病老人先送到了医院。多亏养老院和大医院合作建立了‘绿色通道’,才让老人捡回一条命!”静海区康宁津园患病老人杨庆岐的家属由衷地说。
2014年7月,静海区列为天津首个“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该区紧紧抓住这一契机,针对城乡老人养老需求,抓改革、促创新,探索打造“医养结合”新模式,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效果。2016年12月,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中对静海区的典型经验给予了通报表扬。
传统养老服务有“短板”
养老是天津城乡当下亟待破解的重大社会问题,而“医”与“养”脱节的传统养老模式是制约养老服务业有序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统计显示,目前静海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11.2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19%,其中70岁和80岁以上的老人分别占老人总数的34.8%和10.7%。这些老人中,绝大多数患有慢性病或者处于身体失能、半失能、失智状态,特别是随着年龄增大,患病比例越来越高。这些老人在需要有人日常生活照料服侍的同时,还需要得到医务人员及时、妥善的护理和医治。
前些年,农村各类养老机构虽然大大小小建了许多,但都是功能较为单一的以照看老人起居为主的养护单位,与医疗机构互不相干。可以说,当时静海区绝大多数的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均为养老护理员,缺乏基本的医护知识和技术。老人只能在养老院“养”,如果查个体看个病的想“医”,只能专门跑到镇、区或市级医院去解决。既不方便,又费时费钱,弄不好还会耽误就医时机。“医院不能长期住,回家又没有专业护理”的尴尬处境困扰着不少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
“医”“养”脱节成为城乡养老服务的“短板”,也是摆在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
如何补齐医疗服务“短板”,变“老有所养”为“医养结合”成为静海区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探索和创新实践。
2015年,杨庆岐和老伴儿乔丽一同入住了静海区康宁津园养老社区。前不久,78岁的杨庆岐突发心绞痛,恰巧老伴儿又不在身边。情急之下杨庆岐按下了客厅中的报警器,不到5分钟,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便赶到房间,经过初步的诊疗和救护之后,联系好的120救护车及时赶到将老人送往医院,使其转危为安。
康宁津园是一家新建的大型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可容纳5000名老人。目前,已有来自天津及周边地区的500余名老人入住。副主任医师李智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泊泰医院是康宁津园养老社区建的一级医院,设有诊疗中心、康复理疗中心、体检中心等,聘请了专业医护人员定期坐诊、会诊、巡诊。平时会定期为入住康宁津园的老人开展定制式体检、针对性综合评估、指标监测、心理疏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服务,全方位护理老人的身心健康。
“医养结合是康宁津园的一大特色,来这里的老人可以实现小病不出户、常病不出园、大病直通车。”康宁津园综合管理部经理张平表示,“我们还通过与三甲医院建立就医住院‘绿色通道’等举措,为老人提供24小时医护服务,形成了‘医、护、健、养’的养老新模式。”
康宁津园养老模式有效解决了群众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该区有多家养老机构借鉴其经验,纷纷筹建医疗服务设施和队伍,打造“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实体,更大范围地施惠于广大老年群体。
“医养结合”可保终身供养
在静海区中旺镇,“医养结合”的新模式正改变着不少老人对于社区养老的看法和担忧。
2016年7月1日,该镇汇中养老中心正式试运营,目前,汇中养老中心已经吸引了120人(次)入住。中心分设居住、老年娱乐、生活服务、医疗康复四个区域,并建有汇中医院,院内设有中医理疗、内科、康复门诊、CT、彩超等12个科室和50张床位,从各级医院返聘了10名主治医师和20余名护理人员,让入住的老人安享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68岁的牛秀敏与汇中养老中心签订了终身供养协议。她告诉记者:“我家在河西区,曾经在市区试住过不少养老中心,最终选择了这里。
从医疗、管理等各方面来说,都照顾得特别细致周到,老人们在一块儿也不会感到寂寞和被抛弃,大伙儿生活得都很愉快。”
“汇中养老中心是一家为失独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养老机构。”院长信松胜表示,中心正式运营后可供400多位老人同时居住,采取“医养结合”的模式,提供全天候医疗护理和日间照料。
81岁的中旺镇老人夏广英患有帕金森病,行动不便。去年入住汇中养老服务中心后,经过中心医护人员的精心指导和康复训练,仅3个月后就能围着养老中心广场走上一圈了。
“要是在家里照顾,老伴儿绝不可能恢复得那么好。”夏广英的老伴儿向记者坦言,“前段时间,因为心疼护理费,我们也搬回家一段时间。结果老伴儿的病情又复发,身上还生了褥疮。家人一合计赶紧又搬了回来,现在老伴儿的褥疮已经全好了,真是一时一会儿也离不开养老中心了。”
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是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养结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路径,它化解了“供需矛盾”,防止群众家庭因老拖累、因病返贫。
养老院所建医疗机构
“医养结合”,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政策扶持作用是关键。静海区通过建设规模化养老机构,形成一批突出“医养结合”特色的养老服务综合实体。
2014年以来,该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总投资16.7亿元,拥有床位5772张;建设了康宁津园、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64所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改造升级15所乡镇敬老院,新建200张床位以上的民营养老机构6所。有效改变了养老服务机构总量偏少、结构单一、效益低下的状况,使广大老龄群体在日常生活、医疗照护、经济保障等各个方面得到最大化的关爱和照顾。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全市颁布的《关于推进天津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今后将深化“医养结合”模式,积极推广养老院所中建医疗机构,在医疗机构中建养老实体,实施专业养老医护,促使“医养结合”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使社区和居家养老向医护服务延伸,通过建立社区医护服务站、培育专业化医疗服务队、与各级医院建立“直通车”“绿色通道”等方式,实现医疗养老资源共享,切实提高老年人特别是多病和失能老人的养老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7/0216/42813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