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天津大港油田公司探索增储建产一体化创新路

2016年12月25日 23:49

天津日报记者程彦龙 王睿 在低油价持续的严冬中,大港油田公司探索创建成熟探区增储建产一体化管理模式,积极谋变,逆势突围,多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港北地区和东关潜山落实3000万吨和2000万吨级效益增储区,刘官庄和板桥地区发现2个1000万吨级效益储量区;新增储量区当年建成产能20万吨、落实产能10万吨、规划产能10万吨。

老兵新传,再续青春。这对于一个走过52年勘探开发的老油田,绝非易事!

谋变:观念创新是前提

作为一个老油田,大港油田并不例外,天然的“硬伤”如期显现,油越来越少,开采成本越来越大。特别是国际油价陷入持续低迷后,许多过去被高油价泡沫掩盖的问题和矛盾“水落石出”,“三难”问题凸显:勘探井位难定、新增储量难动、投资成本难控。

破解“三难”,妙手回“春”,首先得对症下药。常言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资源短缺,如何增加经济储量和效益产量,是摆在大港油田面前最迫切、最亟需解决的问题。

其实,在一个已经开采了半个世纪的油田里找油找气,难度很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块土地上的“黑金”被吃干榨尽。

“老探区再造青春,这不是梦想。”中石油勘探领域著名专家、大港油田总经理赵贤正信心满怀,“当下,我们必须立足长期低油价这个最大的实际,彻底摆脱高油价时代形成的思维定式和习惯做法,下大力气调结构转方式,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低油价下老油田持续稳健发展之路。”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老探区再造青春,观念创新是前提。

为了推进老油田提质增效、稳健发展,大港油田大胆创新,敢闯敢试,探索新管理模式,创建低油价下成熟探区增储建产一体化管理模式。

过去,油气勘探开发采用预探—评价—产能“接力棒”模式,三大系统各管一段,找油和采油各自为战、工作脱节、力量分散。增储建产一体化实现了部署共同决策、设计共同优化、井位共同研究、施工共同组织、投资共同分担,避免了“掉棒”情况发生,加快了勘探开发节奏,缩短了储产转换周期,降低了整体投资成本,钻井成本比计划下降9%,储量动用率达到90%。

突破:技术创新是根本

“增储建产一体化”模式,通过管理创新实现经济储量和效益产量的增加,但是技术创新更是促进勘探取得大发现的助推器、降本增效的有力抓手。

大港油田通过系统优化降低钻井综合成本10%,工作量完成率达109%,探井成功率达75%,储量动用率达90%,钻井周期平均减少8天以上。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多层系潜山内幕和多类型斜坡带油气成藏理论认识和技术创新的持续深化。

“老探区的有些领域、有些区带过去没有突破,没有形成规模,不代表今天和未来也不会有突破和发展,以新的勘探技术为支撑,就会寻找到新的勘探接替区。”荣获“孙越崎能源大奖”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双料大奖的赵贤正,对技术创新颇有感悟。

“在现在的油价下,许多深层井达不到效益标准,要尽可能地优选中浅层井位目标,把成本降下来。”赵贤正表示,通过技术创新,增加效益产量,向“浅”要效益,其实就是要用尽可能少的投资找到更多优质储量。

今年以来,大港油田坚持新层系突破优先、中浅层发现优先、效益建产优先,沧东凹陷东关潜山和段小叶地区勘探取得重要成果,初步形成5000万吨级规模储量区;歧口凹陷港北潜山、港北沙河街等领域勘探获得重要突破,初步落实3000万吨效益储量。全年,4口井获百吨高产、5口井获50吨高产;新增三级储量6984万吨,完成全年计划的107%;在新增储量区建成产能12.4万吨,40美元/桶油价下内部收益率均大于6%。

技术创新是根本。在赵贤正看来,对大港油田这样一个老油田而言,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根本,整合内外部研究资源,加大关键瓶颈技术集中攻关和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应用力度,加快形成复杂断块油田勘探开发优势特色技术,努力塑造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

启示:“石油精神”为引领

面对低油价带来的持续冲击,油企降本增效、节支增收的考验仍然非常严峻。不仅要能找到油气,更要考量开采成本,不仅要稳产,也得要效益。如何在投资与收益的矛盾中谋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道,大港油田坚持观念、理论、技术、管理等四个创新,为“寻道”之旅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如果说“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造就了油田领域第一个黄金时代,那么,创新将是寻找下一个黄金时代的入口。无论如何,大港油田人正在努力用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实际行动诠释和丰富着“石油精神”,积极探寻自己的下一个黄金时代。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6/1225/42604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