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商业观察 金融

上海票交所成立 机构瞄准万亿市场

2016年12月09日 23:51

上海票据交易所8日正式成立,工商银行成功完成首笔票据转贴现交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致贺信表示,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上海票据交易所作为具备票据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信息服务多功能的全国统一票据交易平台,将大幅提高票据市场透明度和交易效率,激发市场活力,更好防范票据业务风险;也有助于完善中央银行金融调控,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大一统”重塑监管规则

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持续发展,规模快速扩大,票据市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市场透明度低、交易效率不高、基础设施发展滞后、部分金融机构内控薄弱以及票据中介风险累积等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强化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的内控管理,提高票据业务的电子化水平,增强市场透明度,完善票据市场制度建设,规范票据中介行为,成为中国票据市场规范发展的重点内容。从国内外经验看,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市场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相比其他金融市场,票据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仅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也不利于相关风险的监测和防范,成为制约票据市场发展的短板。

“票据交易平台是全国统一的,不是区域分割的,说的更明确一点,首先它是全国的,不是区域的;其次,它是统一的,不是割裂的。未经国务院和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票据交易平台,违背国务院2011年38号文件的精神。”潘功胜强调。

1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实施《票据交易管理办法》。《办法》对票据市场的参与者,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即票交所、票据信息登记与电子化、票据登记与托管、票据交易以及票据交易结算与到期处理进行了规定。业内人士认为,相关管理办法的实施和票交所的成立将重塑百万亿票据市场交易规则,激活市场参与热情,对银行间市场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等方面产生深远意义。

未来引入更多交易主体

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国内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9.4万亿元,金融机构累计贴现51.9万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对机构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实际上,长期以来,银行间票据市场的交易主体仅限于银行类机构和财务公司,而券商、基金、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等,则是以票据市场场外参与者身份介入,虽经营着数万亿元票据资管理财计划,却长期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

据悉,票交所成立后将组织交易系统试运行,首批试点机构有43家,包括35家商业银行、2家财务公司、3家证券公司、3家基金管理公司。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票交所处于试运行期间,试点机构的贴现票据在票交所进行权属登记后,才能在票交所交易。非试点机构的票据业务仍按原规定操作。明年下半年全部机构均上线后,各行贴现票据权属登记后都在票交所交易。

“未来参与机构肯定会逐步放开”,分析人士表示,票交所系统接入非银机构之举,可有效地避免银行同业机构票据交易的同质化倾向,一方面有助于丰富票交所系统的参与主体,提升市场交易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后续更多非银机构接入票交所系统。

此外,票据理财服务机构负责人表示,在试运行阶段,票交所实行的是会员管理制,监管层此举主要还是出于防范多次质押等违规操作的考量。而随着票交所系统更加规范与成熟,相信未来票交所也将引入更多的交易主体参与进来。凡是持有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牌照的金融机构均可成为票交所的直接参与者,甚至包括一些票据理财服务机构。实习记者 徐昭

文章来源:http://finance.72177.com/2016/1209/42505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