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天大学子寻中国工匠精神 研究同一社会实践课题

2016年09月20日 18:27

寻匠滇南实践队前往云南寻找传统民族器具中的工匠精神

天津日报记者 赵晖 今年3月,“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精益求精、敬业专注、守正创新、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工匠精神意蕴深长。工匠精神呼唤的是对职业的敬畏、对品质的要求、对精神的坚守、对创新的渴望。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作为中国梦的生力军、缔造者,该如何理解与传承工匠精神?

暑假,天津大学的学生们自发组织了40支实践队,跨越千山万水,前往十余个省、直辖市,从传统黑陶工艺到现代物联网技术研发,从民间小作坊到上市大企业,从看似简单的折纸到复杂的旗袍制作,从航空工业到中国高铁,学生们造访了各行各业的近百家企业,寻访心中的工匠精神。

默默坚守

安徽痘姆古陶

传承千年的先人智慧

制陶老师傅正在和泥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9名同学组成了建功立业实践队,远赴痘姆陶器手工制作技艺传承基地,探寻默默坚守的痘姆古陶匠人们背后的故事与精神。

痘姆古陶距今已有6000年历史。其与安徽薛家岗人类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同出一脉,被考古界公认为制陶史上的“活化石”。痘姆乡是陶器手工艺制作的发源地和主要生产地。

古陶基地坐落在安徽省潜山县的一处山脚下。窑烟袅袅,千年不绝。低矮简陋的土坯瓦房,堆码着坛坛罐罐的院落,由北向南贴地而卧着一条百米长的龙窑。简陋的土坯瓦房里,老匠人储成礼正进行着拉坯的工作。基座石盘上有一凹槽,他将木棍嵌入其中抡转几圈,石盘便像拧了发条,随即带动陶泥高速旋转起来。

聊天的过程中,储成礼告诉同学们,他从13岁起便在家庭的影响下跟随师父学习传统痘姆陶器制作技术,干这一行已经60余年。“冬天的时候,天特别冷,手上的活计也不能停”,如此日复一日的坚持,让他拉坯的速度极快。辛苦的手工制作,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老师傅说:“我今年八十了,家里人都出去打工了,不能让这技术断在我们这一辈手里。”还好有青年人不怕辛苦愿意担当传承大任并努力复兴痘姆陶制作技术。

2004年起,痘姆陶器传习人涂胜友创立了一个黑陶制作过程复原小组。“传统的手工没有科研记录,最初只能凭借大伙的经验来制作。”工人师傅们一次次更改原料配比与入窑时长,黑封皮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下了每一次的试验配方。“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再次开窑,在一堆成色较深的陶器中终于寻到了一个不完整的黑陶。”讲至此,涂胜友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师傅们查看原始染料配比,再次制作,终于在几个月后制作出第一批完好的黑陶,让这种古老技艺重现活力。

痘姆古法制陶历经千年传承,已经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固定制作流程:采泥、晒泥、搅泥、和泥、制坯、刻画、上釉、晾晒、装窑、烧窑、出窑等。捏、塑、雕、刻、刮、削、接、贴,制作过程中唯一添加的物质就是水。“这与现代人追求简单、无添加的需求十分契合。”涂胜友对于未来的市场比较乐观。

谈及传统手工艺中的工匠精神,涂胜友笑着说:“我只懂痘姆陶,专做痘姆陶,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传统,应该传承下去。这或许就是工匠精神吧!”

实践队感言:工匠精神是一种坚守。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6/0920/41814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