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观察 金融
中概股私有化浪潮呈爆发之势 不能只打圈钱的算盘
2016年09月13日 22:42本报记者 赵剑影
中概股私有化浪潮2016年伊始呈现爆发之势。在不到300家的中概股公司中,有超过30家推进着自己的私有化进程,并准备完成私有化后回归国内资本市场。而在过去,每年私有化的中概股公司不超过5家。
但时至年中,事情发生了变化。随着5月份传言证监会拟暂缓中概股企业国内上市,中概股回归国内借壳、重组、IPO可能受到限制,扎堆回归谋求高估值的中概股企业如今也大多“举棋未定”。一批公司纷纷开始表示放弃或暂缓私有化计划,开始出现密集的“刹车”。
在美国起飞的飞机,飞到半路发现在国内落不了地,所以只能飞回去了。这无疑是现在一些想要私有化中概股的真实写照。中概股一窝蜂回归A股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挑战。
中概股回归,不同的立场看到不同的商机。不久前,在美国上市的国内视频网站公司优酷土豆完成私有化,亦即在美国证券市场退市。该公司宣称,计划在3年内实现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
像这样的中概股回归的公司并不是个案。在这之前,完成私有化的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游轮实现在A股主板上市,更是成为市场的焦点事件。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有近半已经表达了准备回归境内资本市场的意图,其中约1/3已经开始筹划私有化。
“中概股急于回归是因为A股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要高于海外市场同类公司的估值,在A股更容易实现造富神话。”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同样的资质,海外股市与沪深股市估值确有不小落差,从资本的逐利性而言,必然会有动力来推动早些年在海外市场上市的中概股竞相回归。
除此之外,在海外市场上市,尽管IPO门槛相对比较低,但再融资却不容易。一些中概股不符合在境内上市的条件,转道海外IPO后,再融资方面遇到了障碍,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把眼光移到境内。加之这些年,一些中概股遭遇被“做空”,让一部分企业感到难以适应。
中概股回归的动力强劲。但问题在于,国内资本市场是否具备迎接中概股普遍回归的条件呢?一部分互联网企业称,回归有利于部分企业价值得到客观充分体现,并且通过再融资获取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但是,对于境内投资者来说,却未必能算得上好的投资标的。
通常情况下,真正通过IPO发行得以回归至A股市场的企业数量少之又少。部分尚且达不到发行准入门槛的中概股企业,或许会暂时采取登陆新三板市场的方式,来完成其后续转板的过渡。但是,多数有一定市场规模的中概股企业,更热衷于以借壳上市的方式来实现短时间回归的目的。此举必然会带来相应的炒作机会,就整个市场而言,形成的冲击不可小觑。
作为一种市场行为,中概股回归是相关公司自身的选择与权利。只要符合相关规定与条件,这种选择是无可厚非的。但作为监管者来说,应当看到中概股回归会遇到的问题和危害。如果中概股回归主要是奔着A股市场的高估值圈钱而来,它不仅将导致社会资金脱实向虚,造成社会资金的浪费,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增加了A股市场扩容的压力,造成资源的浪费。
因而对中概股回归必须予以规范,并严格监管,通过立规的方式让中概股回归有章可循。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finance.72177.com/2016/0913/41784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