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朋友圈低价游”当心被坑 三类资讯需谨慎辨别
2016年08月24日 23:13城市快报记者 杜敏 随着9月错峰旅游季来临,旅游资讯纷纷涌入微信平台。市旅游质监所提醒,市民在微信朋友圈中选择出游产品时应谨慎,以免上当受骗。
超低价噱头揽客
一些未取得资质的自驾游俱乐部、户外俱乐部、行业协会及有关网站通过微信公众号或个人账号招揽游客。组织者通常以免费或低于旅游成本价的噱头吸引消费者。一旦出游,在超低价模式下,游览时间将大打折扣,还要在“指定”项目上消费。这也使得近两年微信群、QQ群逐渐成为旅游消费投诉的重灾区。
发生问题难维权
旅行社业务是特许经营的业务,不仅需要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还需要专门的审批。经过审批的旅行社,要接受旅游质监所等监管部门的监管,发生问题之后游客可向监管部门举报,监管部门有权根据具体的情况协商解决问题。而微信群里的这类组织既没有办公场所,也没有在工商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通过这种方式参与旅游,发生纠纷之后的维权问题很难解决。
三类资讯需谨慎
市旅游质监所提醒广大市民,一旦朋友圈旅游资讯出现如下特征,应谨慎辨别避免上当受骗。
价格AA制。市旅游质监所指出,此类组织在宣传旅游线路产品时,价格常以AA制形式出现,分解为车费若干元,景点门票若干元,餐费若干元等,乍一听起来价格透明,实则当旅游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后,组织者在吃、住、行、门票等方面都能拿到相当优惠的团队价格,这和游客交纳的费用有较大差价,利润相当可观。
发展“下线”返会费。一些打着“直销旅游”的企业在入会时往往要收取会费,但同时也提出在规定时间内发展若干“下线”。但上述以拉人头、入门费、团队计酬为主要特征的行为已带有明显的传销特征。
召集野外游。一些并没有专业野外生存培训的旅游爱好者,会通过社交平台口头召集出游,不会和参与者签订旅游协议或合同。一旦出现问题,组织者常会解释为自由选择的结伴出游,属于个人约定行为,并不承担任何责任。此外,这种出游的付款方式多样,但没有发票或收据,如果出现纠纷或损害事故,消费者很难举证维权。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6/0824/41496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