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天津大学6名师生暑期“寻匠滇南”

2016年08月14日 23:11

历时14天,跨越3000多公里,天津大学的6名师生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寻匠之旅。原来,天大机械工程学院阚曙彬教授带领来自不同专业的6名学生组建了名为“寻匠滇南”的暑期实践团队,远赴云南大理的宾川县萂村调研传统手工艺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并为当地贫困户传授铜敲技艺,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阚曙彬说:“工业设计领域,一百多年来都由西方主导,但我们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这次实践,我们希望通过记录中国乡村里存留的这些器具,去体悟古人的设计智慧,增强学生的设计自信和文化自信。”

铜敲工艺是一种通过对铜皮的敲打处理最终形成浮雕成品的技术。据介绍,阚教授在三年前为“铜敲工艺”成功申请发明专利。此次到云南实践调研,阚曙彬为萂村的部分贫困户进行了“铜敲”技术的培训,并决定将这一技艺无偿传授给萂村的贫困群众,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李文飞是一位民间竹篾手工艺人,也是一位精准扶贫对象。他身患糖尿病,饱受病痛折磨。长期服药让他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靠着刺绣和制作竹龙竹马等工艺品维持生计。李文飞说:“竹篾技术救了我的命,靠做竹工,给了我活下去的希望,现在每天都很充实很知足。”阚教授利用两天时间将铜敲的基础工艺教授给了李文飞,并融入大理民俗艺术——甲马图案,创作出富有白族民族特色的铜敲艺术品。

实践队员闫淑情在实践结束后谈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通过这次实践,我找到了真实的自己,虽然未来充满了不确定,但我却坚定了前行的方向。向匠人致敬!”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6/0814/41349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