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商业观察 金融

银行业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 降低不良率关键在实体

2016年07月15日 21:09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L”型发展阶段,银行业的利润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从2011年的36.34%锐减至2015年的2.43%,而不良率却持续攀升。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近日透露,到今年5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超过2万亿元,不良率突破2%,达到2.15%。银监会此前发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921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1177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5%,较上季度末上升0.07个百分点。虽然银监会还未公布二季度数据,但对比来看,今年二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恶化程度明显加速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一般认为,经济持续下行是造成银行业不良率迅速攀升的主要原因,而且难以抗衡。银行和经济高度相关,实体经济调整会在银行端有所体现。当前企业有破产、退出,市场要去产能,这些都是以前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的,现在不存在了,必然体现为银行的不良资产。银行无法改变现状,只能等待实体经济的调整。

此外,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台了以4万亿元巨额投资为标志的刺激性政策,致使银行在这一期间,释放了超过10万亿元的巨额信贷投放。货币过快扩张,使得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快速膨胀,银行类信贷业务增长更快。这就造成了金融市场的膨胀和复杂化,也使得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更加复杂。

 

除了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习惯了顺周期经营的银行,漠视经营风险,给自己埋下隐患。在新的转型发展期,银行特别要重视一个问题,就是利润当期性与风险滞后性的错配。通俗地说,发放贷款后利润当期就增加,但三年后才会出现风险,五年后不良贷款会增加,七年后会形成损失。这种利润与风险的错配,往往使银行只看到利润而忽视了风险。

研究表明,银行不良率见顶回落,大体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触底回升,实体经济基本面向好;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突破,过剩产能得到实质化解,亏损面得到遏制;三是银行信贷扩张能力得到恢复,银行不良贷款得到快速处置。从目前的经济走势来看,我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问题和矛盾仍然突出,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企业杠杆率仍然高企,银行业不良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的时间还会比较长。

在这种情况下,风控成为中国银行从业者首先要关注的事项。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的信贷质量。风险偏好若较为激进,对于风险的容忍度较高,风险限额则越大,整体的风险管理策略较为宽松,那么风险暴露的可能性则会加大,不良资产的规模将会加速增长;反之,风险偏好若较为保守,风险容忍度较低,风险限额较小,整体的风险管理策略较为严谨,则风险暴露的可能性较低,不良资产的增速则会放缓。吴青

文章来源:http://finance.72177.com/2016/0715/39715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