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娱乐时代 文化
南开学者新解“之乎者也”:是古代标点符号
2013年05月27日 21:16天津5月27日电 (刘家宇)南开大学教授孟昭连研究发现,“之乎者也”这类“文言语气词”,并非古人口语,而是一种书面语符号,它的功能是提示断句和语气声调,相当于现代的标点符号,阅读时不需要发声。
“如果我们的祖先,不分年龄,不论阶层,都操着文言对话,男女用文言求爱,用文言吵架,想想多少有些奇怪。”孟昭连2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古人说文言不符合进化论基本规律,当代学者对文言语气词产生与消失的论述,亦有不合理的地方。
孟昭连的研究采用“反证法”进行,即在论文中分析了从春秋战国到明清一系列文献材料,证明将“之乎者也”视作口语的不合理性。
他认为,先秦口语中并没有语气词,不同的语气是用声调的轻重、缓急、高低来表现的。但当口语转化为书面语时,这些语气无法表现出来,所以古人就借用了一批本来属于实词的文字作为每一句的提示符号,既表示停顿,也提示这一句的语气声调,以使人在阅读时更真实地再现口语原貌。但在阅读时,“之乎者也”之类只起到提示的作用,并不需要读出声音来。(完)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ent.72177.com/2013/0527/3858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