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津产大火箭首秀成功:未来中国航天 看天津

2016年06月26日 23:34

2014年12月,天津大火箭基地工作人员在转运长征七号火箭的设备。(资料图)

“未来中国航天看天津。”这是天津大运载火箭基地每位航天人的坚定信念。25日,由天津大火箭基地总装并送出的第一枚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基地发射成功,在“津产大火箭”首秀成功后,长征五号也将在本月底完成总装,下半年完成首飞。“在做好两发遥一箭总装发射任务的同时,天津大火箭基地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遥二箭的研发生产,并计划在年底前完成总装。”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长七”和“长五”新一代火箭的研制成功将极大提升中国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天津大火箭基地承载着中国航天的未来。

里程碑式跨越

作为我国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火箭与其他现役长征系列火箭相比有何不同?天津大火箭基地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首先是承担的任务各有侧重,‘长七’主要用于为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2020年左右我国要在太空独立搭建自己的空间站,而且是留人驻守,‘长七’要定期供养补给。‘长五’的任务是发射中国未来的空间站,满足探月探火星以及深空探测的需求,比如完成嫦娥五号的绕月、落月和返回等。”

谈到两款火箭的创新突破,天津大火箭基地党总支书记、工会主席张北军告诉记者:“‘长五’的特点是大,其直径可达5米,运载能力更大,与其他型号相比,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同时,两款火箭还更换了燃料、推力等内部结构。‘长七’和‘长五’应用了液氧煤油和液氢液氧发动机,具备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优点。‘长五’起飞时主要动力由助推模块提供,与传统运载火箭相比,它在后过渡段的受力形势更为复杂;‘长七’则采用无毒推进剂、新型电气系统和新型动力系统,可把13.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记者了解到,已经发射成功的长征七号以及下半年即将发射的长征五号都是一号箭,也就是“遥一”箭,而两款火箭的“遥二”箭正在天津基地研制生产。“遥一箭首飞的示范意义更大,证明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突破,而遥二箭则要承担更多的航天试验任务,像正在生产的长征七号遥二箭就要完成搭载货运飞船的任务。”天津大火箭基地技术人员介绍。

数百项各类创新

26岁的小伙子张琳卿是大火箭总装团队60个班组中的一位普通班组长,全程参与了长征七号车间总装、海南发射场试验以及最后发射等任务。他告诉记者,为了让新一代火箭发射成功,技术创新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团队先后破解了发射基地气候潮湿容易造成箭体生锈的防锈、防水等一系列技术难关。今后,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的发射都会使用到这些新技术。”张琳卿说,“大火箭厚度只有5毫米厚,要装300多吨液氢液氧,怎么将外表无误差地焊接起来?为此,我们利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搅拌摩擦焊接技术,并创新研制了相关装备。”

天津大火箭基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完成津产大火箭总装测试任务中,各类技术创新已有数百项。

创业路从零起步

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1月,作为最早来到天津创建大火箭基地的三位员工之一的张北军,对当年艰苦的创业条件仍记忆犹新。“基地位于天津开发区西区,与高新区未来科技城隔着一条港城大道,当时还是杨北公路的一段,我们刚来时,可不像现在周围有三星电子、航天配套企业,当年是什么都没有,就连港城大道还只是一条五六米宽的土路,路边还有几颗围脖子树。”张北军说,从零起步,正是要发挥中国航天人一贯的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创业的作风。“首先是吃饭难,记得当时路边有两个卖盒饭的,也不管卫生不卫生,也顾不上尘土飞扬,我们一吃就是两年,后来搭建起简易的建筑工棚,我们又吃了两年。”

除了吃饭难,没有厕所、没有暖气也曾一度考验着大火箭人。“女员工上厕所不方便,男员工就在简易厕所旁守着;冬天没有暖气,博士硕士高级研发人员也穿着厚厚的军大衣冒着零下10多度的严寒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位大火箭基地老员工笑着回忆,“当年车间里真是冷,大家穿着就和老农民一样,厚厚的防寒旧衣服,但就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我们的‘长七’‘长五’各项发射任务从来没有掉过链子。”

“女汉子”的航天梦

从最初的只有几位北京专家,到现在建立起一支拥有约800位员工的团队,大火箭基地员工本土化达到95%。“在员工构成上,基地实现了自主招聘,真正做到了大火箭‘天津造’。”天津大运载火箭基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团队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

31岁的总装车间主任助理赵鸿飞就是一位不可不扣的“女汉子”。赵鸿飞2010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材料学专业。“别看她是个女生,但却是我们大火箭项目总装车间的主力,也是我们天津地区培养出来的第一个中层干部。”大火箭基地工会主席张北军告诉记者,赵鸿飞还是公司第一位获得“天津市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的员工。

张北军说,赵鸿飞一直都在一线工作,她上机床、爬地沟,一点不把自己当女孩子看。就在此前长征七号总测阶段的半个月内,赵鸿飞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其中连续四天工作到凌晨四点,然后第二天八点半照常上班。她老家就在葫芦岛,按说不远,但很少回家。”

“现在的工作环境可比刚开始强太多了,一开始没厕所,车间还是三面透风呢。为了我们共同的航天梦,这些都不算什么。”赵鸿飞说。

赵鸿飞所在的总装车间有十多位女性,忙碌的工作让她们甚至没有时间谈恋爱。“这么好的女孩没对象,我们也着急,平时也积极联系各种联谊会,为她们创造机会,但就是工作太忙了,业余时间太少。”张北军告诉记者,等这次发射任务完成后,他还要接着帮这些女员工找寻生命中的另一半。

打造“中国天津国际航天城”

大火箭基地落户天津,对天津航空航天产业带来巨大的集聚和推动作用,航天五院、航天十一院相关企业陆续搬迁到大火箭基地周边,开发区、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迅速跟进,港城大道修缮一新,航天城拔地而起,幼儿园、学校、商业医疗服务设施陆续建成,并吸引了三星电子等多家企业进驻。

也因为大火箭基地,航天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完善,就拿“长七”“长五”箭体上醒目的“中国航天”几个大字来说,正是来自天津老牌企业灯塔油漆。“大火箭天津造,不仅人员、技术本土化,还要实现原材料本土化,现在火箭上很多零部件都实现了本土采购,尤其是一些普通元器件,都是与很多天津企业合作。”天津大火箭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

按照规划,天津大火箭基地未来要朝着“中国天津国际航天城”的目标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光有一个大火箭基地还不行,目前在基地周边大大小小聚集了19家航天企业,未来这个数字还会不断扩大。”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6/0626/38038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