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绝活儿”来了!京津冀非遗联展8日起在津举办

2016年06月08日 00:00

▲景泰蓝兵马战车

▲漆雕龙纹如意

▲花丝镶嵌

京津冀地域相连 三地非遗血脉相通

天津日报记者 张帆 今年的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遗产日的主题为“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在迎接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北京市文化局、河北省文化厅主办,京津冀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美术馆承办的“第二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将于6月8日至6月12日在天津美术馆举办。

本次联展以“非遗与现代生活”为主题,包括展览展示、专场演出、“新皇会”展演等三个部分,展览展示部分汇聚了京津冀三省市及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的11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50项),以精品馆、生活馆、传习馆的分布形式,解读非遗的传统、当代与未来,充分展示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的人文蕴涵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历史上,京津冀同属燕赵大地,京津冀文化同根同源,既有相通性又各具特色,在文化协同发展方面有着广泛的空间。近几年来,京津冀文化互动联动动作频繁,此次由天津作为东道主举办的第二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旨在充分整合三地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交流、合作的平台。

说起京津冀三地文脉渊源,著名天津历史文化专家罗澍伟告诉记者:“自古以来,京津冀地域相接,人缘相亲,区位一体,文化一脉,具有相同的涵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发展与传承的土壤和空间以及相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生态。此次举办的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多角度、多意象展示非遗成就,就是用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相宜的交往半径交织而成的。”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保护协会会长李治邦说,京津冀三地土地相连、血脉相通,文化交融的历史源远流长。单以非遗为例,很多项目都是“一地之源,血脉相连”。无论是北京还是河北、天津,在一地诞生的非遗项目,都深受周边地区影响,并在周边地区得到交融和发展。他说:“从这次我们非遗联展的演出部分就不难看出,天津表演的京韵大鼓和古琴,北京的单弦儿岔曲都在京津冀三地各有传承,却又发展出了不同的流派传承至今。三地民间花会,多见高跷、竹马、小车会和法鼓,但细分之下也是各有地域特色。三地民间花会的繁盛离不开三地之间的庙会互有交流。以高跷为例,天津高跷重高、险,河北高跷更注重技巧,但是在表现题材上,三地都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过去如果一地有庙会,周边地区一定是带着戏和花会去,通过表演交流学习,潜移默化中三地的文脉就这样相融相通。”

三层非遗展区 诠释大国工匠精神

“第二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展区分布于天津美术馆三个楼层,总面积4400平方米。走进展馆,一个个巧夺天工的精美艺术品,不仅让人叹为观止,更能深刻感受到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具匠心、不断打磨、追求完美的大国工匠精神。

展览分为三层,一层为精品馆,定位面向传统,汇集技艺精湛的单件展品170余件,重点解读非遗技艺和材料。二层为生活馆,定位面向现在,按实用功能分为8个展区,包括美术区、家居区、服饰区、饰品区、陶瓷区、文房区、玩具区、高级定制区。通过示范现代生活场景,诠释中式生活态度,展现雅致的中式生活。三层为传习馆,定位面向未来,由天津本地的“少儿传习成果展”与“2016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作品展”构成。为便于参观,展览项目可通过二维码识别系统了解看点。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6/0608/36341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