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科教之家 科教动态

25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加分项目“大瘦身”

2016年05月31日 16:55

随着福建省的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出炉,截至5月28日,包括上海、浙江两个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在内,全国已有25个省份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从各地公布的方案来看,总体改革方向大体一致,但也有一些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实施办法,那么今年高考考什么?又怎么考呢?

文理不分科 多地实行3+3模式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所谓“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成绩和考生自己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但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6个科目外,还增加了“技术”科目。

绝大多数省份高考总分仍然为750分

而在分值设置上,绝大多数省份明确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为150分,学生自选3门科目每门满分为100分,总分合计750分。不过,上海、西藏有所不同,明确3门选考科目每门70分,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此外,海南要求以每个科目原始分转换后的标准分呈现考生成绩,这也是目前仅有的采用标准分计分方法的省份。

公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表

与高考科目变化相对应的一项措施就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目前有不少省份也公布了改革时间表。比如,北京将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今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开始实施学业水平考试,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的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则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目前这个高考整体设计有一个叫两个依据,一个参考。依据是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这个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就成了高考的一部分。所以这种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时间确定实际上就表明我们的这个高考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操作过程当中。

外语“一年两考”被普遍推行

本轮高考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力求破除“一考定终身”,有些科目考试也从一次考试变成多次考试。在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25个省份中,绝大多数省份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考试成绩计入。

一年两考取最好成绩计入总分

目前大多数省份明确英语一年两考。在重庆公布的方案中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而在江苏英语听力和口语都将要实施一年两考。

26个省份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今年高考,除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外,全国其他26个省份选择统一命题试卷,其中,福建、广东、重庆等8省份是从今年起开始实行全部科目使用全国卷。山东省今年只有英语和综合科目使用全国卷I卷外,其它科目为本省自主命题。

高考加分项目迎来“大瘦身”

在今年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25个省份中,多地都提出了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其中一些省份还针对少数民族加分政策进行了调整。例如江苏省提出,自2016年起,将少数民族考生照顾政策调整为“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加3分投档”。

而北京则提出,从2017年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同样,黑龙江也调整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作为地方性加分项目过渡3年,2018年取消。

据统计,目前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江西、广东等13个省份已取消了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

逐步合并本科录取批次

在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改革考生录取机制,合并减少高校招生录取批次,让学生从兴趣和特长出发,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成为此次的重点。

多省份将本科二批与三批合并

据统计,目前北京、河北、辽宁、贵州等省份已明确,将本科二批与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除了第二、三批次的合并外,一些省市还提出了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比如上海和山东。而海南则明确指出,从2020年起,录取批次仅设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江西还将探索学生多次选择、被多所高校录取的可行性,增加了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机会。

探索“专业+学校”志愿填报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在志愿填报方式上,浙江、山东、西藏把原来的“学校+专业”方式改为“专业(类)+学校”形式。原先学生首先被学校录取,但最终可能进入的不是自己选中的专业,而采用“专业+学校”的方式后,某个专业对应的可能不是一所学校而是多所高校。

专家建议考生,首先要考虑报什么专业,然后再了解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但对于专业方向不明确的考生来说,可以先不报专业,等到明确专业方向后再做决定,这样可以让考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把决定权留给学生自己,而学生做决定的依据,不要依据眼前哪个专业可能很红,哪个专业可能很强,而是要依据自己内心的对自己的判断,哪个专业才是干得最好,哪个专业才是我的人生目标,这两个是最重要的因素,依据这个来做决定。(央视记者柴丹枫)

文章来源:http://edu.72177.com/2016/0531/35186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