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中央媒体采访团“调结构转方式·天津调研行”侧记
2016年05月26日 00:43见证发展 聆听故事 传播经验
天津日报记者 佟迎宾 徐丽 春夏之交的五月,津沽大地活力迸发,激情涌动。21日至24日,中宣部组织“调结构转方式·天津调研行”中央媒体采访团来津,这是近年来津人数最多的一次央媒集中采访。
4天时间,25个点位,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经济网、央广网、央视网等14家中央媒体的50余位记者,兵分两路深入本市特色园区、小巨人企业、亿元楼宇、重点项目、科研院所、服务机构进行采访。
“天津调结构转方式真的很用心,不仅注重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城乡发展结构、人口素质结构、经济生态结构”,第一次来津采访的新华社对外部副主任李生江感触良多,“天津的1000多个职业培训包令人印象深刻,走制造业之路,工人的素质是关键因素,培训包就是培养现代产业工人的好思路。我们已经酝酿了七八个选题,将充分运用新华社多媒体平台推出系列报道。”
边调研、边提问、边记录,采访团记者们纷纷为天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点赞,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天津成绩,讲好天津故事,传播天津经验。在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经济日报产经部主任助理许红洲就本市开展的“一助两促”活动提了许多问题,她说:“金融改革是天津近两年的工作亮点,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的扶助,在帮助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金融机构自身转型升级。我们会仔细梳理采访内容,将天津发展亮点充分展现出来。”
几天来,采访团调研密度大、强度高。在连续走访红日药业、瑞普生物技术等科技企业后,光明日报经济部副主任郭丽君把目光聚焦到“打造小巨人升级版”上,“这次采访,点位选得非常好。我们已留下企业负责人电话,希望进一步跟踪报道‘解剖麻雀’。天津小巨人长得快、站得高、立得住,好似一颗一颗珍珠,把它们串起来的正是良好的政策。天津的小巨人升级版正在形成发展的‘雁阵’。”
从星光摄像机,到血必净注射液,再到高速电梯,企业打造拳头产品离不开好的政策支持。中国新闻社经济部记者李晓喻告诉记者,“天津的一系列政策解决了不少企业的燃眉之急。像奥瑞克电梯,通过融资租赁筹集7000多万用于引进机器人设备,解决了困扰企业的融资难题,企业发展能力、规模、服务全面升级,非常值得借鉴。”
人民日报记者朱少军对本市真招实举印象深刻,“天津人口素质结构持续优化,我们很关注这方面措施,例如人才‘绿卡’制度和百万人才培训。企业一路走下来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例如长荣印刷提到的政府贴息贷款,贴息不仅仅在于钱本身,而是给他们一种信心。天津在调结构转方式上的很多举措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将重点报道这些样板。”
和平区创新大厦是一座年税收超10亿元的楼宇,记者们在这里驻足的时间颇长,采访过楼宇管理者后仍不“解渴”,又纷纷深入大厦各层聆听入驻企业的感受。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斯琴说:“采访下来最大的感受是,楼宇管理者除了当‘房东’外,还有许多延伸服务。发展楼宇经济,政府在前期可能会补贴资金,但通过把企业和楼宇全盘激活,又为政府带来更多税收,这是一个三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经济下行压力下,天津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闻中心记者李晋有着多年驻外记者站工作经历。他说,“天津做的事意义不仅局限在国内,很多举措都极具创造性、前瞻性,天津发展前途无限、动力无限。”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6/0526/34617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