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商业观察 金融

高杠杆+资金池 银行理财资金亟待穿透

2016年05月13日 16:21

□本报记者 周文静

日前,有消息称由于担忧投向债券或非标的资产波动风险,监管部门要求部分商业银行停止新发分级型理财产品。招商银行业务人员确认,目前该行分级理财主打产品——招商银行日日盈分级理财计划不再新增额度。业内人士表示,对于银行创新产品,监管部门一直比较谨慎。但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银行存款利率下行,银行理财大有取代存款之势。以较高收益吸引公众实现存款转移而不断壮大的理财资金一直在寻找投资去向,而近两年通过各种方式进入资本市场的银行资金规模也在不断增大。

银行分级理财是在大资管环境下,互联网金融、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机构竞相参与市场角逐,银行为吸引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而开发的创新理财产品。业内人士介绍,尽管借用了市场上普通投资者较为熟悉的“分级基金”的名号以及用“净值”估算,银行分级理财不同于分级基金能实现投资去向透明化,除了当前市场担忧分级理财资金加杠杆进入债市等领域,还应该更关心银行理财的投向。一些分级理财虽然用净值估算,但整个产品仍可能是以“资金池”的模式在运行,这是问题的关键。而在分业经营的环境下,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分级理财资金涉及“场内杠杆”和“场外杠杆”叠加,加大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需要进一步实现资金穿透式管理,进而推进银行理财实现“净值化”操作。

停止新发分级理财产品

“我们也刚得到的消息,我行主打的分级理财产品日日盈分级理财计划在暂停销售后目前恢复了存量额度的流通,即不再有新增额度,客户想要购买的话只能在有已购有产品额度的投资者赎回后才有机会。”招商银行业务人员说,估计客户很难再买到该产品。招行该款日日盈分级系列产品资金规模在700亿元左右。近日,有市场消息称,银监会向部分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停止新发分级型理财产品,而这背后可能是担心投向债券或非标的资产波动风险对投资人的影响。

普益标准研究员李林夏向记者表示,由于本身规模并不大,此次监管叫停新发分级型理财产品带来的影响也有限。目前市场上存续的此类结构化产品数量比例并不高,根据普益标准数据库进行粗略统计,目前银行理财总存续的产品4万多款,还在运行中的分级产品应该在200来款左右,占比不到0.5%。从存续规模来看,国有行及股份行所占比例较高,高于城商行。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目前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贵阳银行、恒丰银行等多家银行日前均还有存续的分级理财产品。事实上,早在2011年建设银行已经发行过此类产品。

“不过,这些只是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了解的。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披不完善,很多产品公众并不一定能得到披露的信息。加之分级理财大部分主要在私人银行部销售,披露的信息就更少了。而当前统计到的只要是还在存续的,一些银行也发行过相关产品但到期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据了解,目前银行分级型理财存量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根据窗口指导,这些存量产品到期后将不得再滚动发行。前述人士称,收益方面,A级收益与一般理财产品收益平行,年化在3.5%左右,B级收益参考基准在7%左右,但每家银行产品情况不同收益也呈差异化,恒丰银行一款91天的B级收益为5.1%,贵阳银行则有达15%收益的B级。

或涉资金池运作

深圳一家商业银行人士则认为,尽管数量和规模有限,但反映的是监管层对一些所谓创新产品的关注和监管。随着利率市场化落地以及多次降息,当前存款利率较低,公众更愿意将钱投向以银行理财为主的较高息的产品,这也是银行理财规模屡创新高的原因。尽管在普及投资有风险,而普通投资者会认为这类理财产品有银行的“隐性刚兑”而不易出现投资风险。银行分级理财产品则是在大资管环境下,随着互联网金融、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机构参与市场竞争后,银行为吸引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而开发的创新理财产品。

实际上,何为分级型银行理财产品,目前业内并无官方定义。普益标准表示,从结构上来看,分级型产品通常分为“优先级+劣后级”的两层或多层结构,银行发行此类产品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拆分成两款发行:优先级产品+次级产品,或是A级产品+B级产品;另一种方式,在同一款产品里同时包含优先份额及次级份额,投资者也可自由选择所认购的类型。

据了解,优先级、次级的区别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偿顺序,一般来说,产品到期后要先保证A级产品的本金及收益的兑付,然后才是次级产品;二是风险收益特征的不同,A级产品为固定收益,同一般银行理财产品无异,风险较小,B级产品具有杠杆投资属性,风险高、预期收益高,一般的产品设计为B级产品以其份额净值为限为A份额的本金及约定投资收益的实现提供有限担保,在完成对A级认购者的本金及收益的兑付后,剩余收益才归B级认购者所有。

此次被监管重点关注的是城商行的分级理财产品。相关机构人士分析,主要是由于城商行发行的产品杠杆倍数较高且净值型产品可能存在涉及资金池运作问题。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业内一直在倡导银行理财往净值化方向发展,市场关注的分级理财正是类净值产品的一种。一些银行的分级理财产品除了在受偿顺序有先后,在A级使用传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外,B级类产品中引入了净值去计算,这部分净值型产品则类似于基金估算方式。

普益标准李林夏认为,高杠杆和可能的资金池运作是此类产品发行被叫停的主要原因。目前国有行及股份行都有发行分级理财产品,但产品设计相对的风险较小。股份行的分级产品中,次级杠杆倍数多在3.5倍以内,多以净值型产品的方式发行;而国有行分行产品次级杠杆倍数多在5倍以内,但国有行的产品同时向优先方和次级方募集资金,并且多是面向私人银行的高净值客户。二者所发行的产品,在投资起点上设置了门槛,个别产品次级端的认购起点在100万元以上。而城商行所发行的分级产品的杠杆倍数不一,偏保守的银行杠杆倍数在4倍左右,有极个别的城商行发行的极少量的分级产品,其次级端杠杆倍数高达10倍。尽管城商行部分产品也以净值型产品的形式发行,但其优先端的投资期限较次级端短,也就是说,在次级端不变的情况下,优先端的产品存在滚动发行的情况,存在资金池运作的可能。

杠杆资金需穿透

前述银行人士表示,净值估算方式对于银行理财往透明化方向发展,对行业来说是好事。现在问题主要出现在引进了基金业的“净值”,但比较于基金产品,银行分级理财资金的投向和分级的计算对于投资者来说仍是不透明的。如果分级理财不能做到基金那样申购、赎回、交割以及资金的第三方托管,在优先资金存在投资期较短而滚动发行的情况,意味着存在资金池运作的风险。同时,在分级计算和投向不透明的情况下,有可能存在不同资金收益的暗箱操作,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从分级理财产品的投向来看,近来的产品主要是投向债市,某国有行在早期也发过投向艺术品等另类投资方向的分级产品。一般而言,分级理财资金会通过信托计划、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券商资产管理计划等中间投资标的投向债券、交易所债权类资产及收益权。“近期债市去杠杆,债市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投向债市的分级产品风险加剧,估计这也是监管层叫停分级产品发行的原因之一。”李林夏说。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尽管引入了‘净值’估算,但整个产品仍可能是以‘资金池’的模式在运行,资金错配是问题。在分业经营的情况下,通过资金投向透明化以实现穿透式管理,防控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更是重中之重。以投资债市为例,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券商、信托资管或者基金子公司结构化产品进入市场,这类产品本身就可以设计杠杆,而如果银行理财本身再通过分级设杠杆,即意味着这些投向债市的资金既含‘场内杠杆’又含‘场外杠杆’,大大加大了市场潜在风险。同时,这类资金横跨不同领域和部门,如何实现资金的‘穿透式’管理以控制金融风险考验着相关监管层的智慧。”

文章来源:http://finance.72177.com/2016/0513/33099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