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互联网
分析师网红背后:卖方研究“去产能”?
2016年04月21日 16:20(原标题:分析师网红背后:卖方研究“去产能”)
李隽
“颜值不足的研究员越来越难混了!”一名医药行业资深分析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如此感叹道。
伴随直播平台的崛起,多名券商分析师接连在直播平台“露脸”,尽管这种“露脸”的方式当前并没有被监管层认可,但这种博眼球的方式依然受到欢迎,是什么因素推动了券商研究所走出这一步“怪招”?
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多名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卖方研究面临供应过剩的现状,相互之间竞争异常激烈,研究报告如何获得买方客户青睐,成为了各大券商研究所竞争的焦点,这当中,网络直播无疑是一种新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卖方观点为市场所认识,不过这种方式对投资“真刀真枪”实战指导意义则有限。
分析师热衷“网播”
易直播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此前方正证券分析师廖蕾、招商证券分析师李妍、海通证券分析师李淼、中邮明星基金经理任泽松、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等财经机构和分析师均在使用易直播进行路演。
“网播是一种新的传播手段,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值得尝试,这是一种新的形式。视频直播对于财经分析师而言,是‘颜值’叠加智力资本化最好的展现。”参与使用网播平台进行路演的北京一名券商宏观分析师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在中国的卖方市场,竞争太过激烈,酒香也怕巷子深,研究员如果只靠一身真本事,很容易淹没在茫茫人海中,网络经济就是粉丝经济,粉丝就是财富,争取越多粉丝,价值越高。
上海一名公募基金投资总监则认为,一个新生事物出来从来都是有利有弊,直播这个事情也是一样。从好的方面讲,直播跟之前的微信、电话会议等一样,比纸质版或电子版的研报到达性要好,让客户更容易理解,同时也更好地宣传了分析师个人和所在的研究机构,对研究生态有一定的重构意义;从不好的方面讲,直播对观点的分析很难深入,而且很多时候“拼颜值”也容易削弱对专业性的追求,对“真刀真枪”的投资帮助可能不是太大。
已经亲身在易直播“试水”的管清友认为,分析师通过视频直播平台发表最新观点,显示了智力资本化的趋势,通过视频直播平台,相关上中下游产业链将做出延展,分析师的核心价值将得到体现。
券商研究报告的关注度已开始超越内容本身。在去年牛市之初,券商研报曾一度陷入文风之争,“语不惊人死不休”式的观点和用语频出。随后,这一趋势又演变为对标新立异的标题和概念的制造与炒作,最近网播则成为了分析师扩大名气的新形式。
近日上海证监局向券商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发布研究报告等业务行为的通知》要求,辖区内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要完善内部控制,严格规范研报发布行为,尤其是要建立健全使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发布研究报告等业务行为的内部管理制度。
卖方研究“去产能”?
上述北京券商宏观分析师称,网播流行起来,与卖方研究供应过剩有一定关系,卖方要成功吸引投资者注意其实并不容易,尤其对于一些中小券商而言。
不过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则不认同“供应过剩”这种看法,她认为卖方研究是国内最市场化的行业之一,如果卖方研究过剩的话,那么研究员的工资是应该下跌的;但实际情况是研究员的收入在上涨,相对券商以外的研究机构来说,券商的待遇也是比较高,比如某些明星宏观分析师年薪达到几百万,这在其他经济研究机构近乎是不可能见到的,这也可以吸引更多这个体系以外的人进来,使得券商研究的质量不断提高。
一家外资券商研究部门负责人则对记者表示,卖方研究需要分析一个行业的资源布局或者公司的策略、战略对其财务状况的影响,从而发现市场价值,然后看到发展方向与投资价值,从中找到的差价就是分析员需要做的事情。不过,当前基础研究、价值投资这种对股市的研究风格,在A股市场股价普遍脱离基本面的背景下,并不算十分合适。
“近年来,随着从业人数的增多,研究报告数量大增,不过深度报告的数量却呈减少的态势,行业简报、调研纪要越来越多,而这只是附加值低的东西。”一家外资券商研究部门负责人说,目前市场上有那么多卖方分析师,加之市场比较浮躁,如何选择分析师也是一个问题,等到买方客户把情况搞清楚,所花的成本也就和自己雇佣分析师差不多了。
广州一家券商高管称,对研究报告来说,对同一个话题,买方其实只需要看最好的三五份,这一方面因为买方的精力有限,另一方面相同话题的研究报告同质化非常严重。因此,作为卖方机构来说,券商研究所应当建立自身研究的差异化优势,比如现在某些中小券商把研究重心放在自身所在地区的区域经济,或者更多精力放在新三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为客户创造价值,对行业而言也能减少同质化的竞争。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tech.72177.com/2016/0421/30810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