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商业观察 金融

短期保险理财产品下架 中小险企打法料生变

2016年03月23日 16:46

急调业务结构 中小险企打法料生变

记者 周文静

保监会日前发布的《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自3月21日起,存续期限不满1年的中短存续期人身险产品应立即停售,1年至3年的产品在3年内按90%、70%、50%逐年缩减,3年后控制在50%以内。多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保险人士表示,这对以理财型产品为主的中小险企将带来冲击,短期产品的停售以及业务结构的调整短期内会使此类险企保费规模收缩,中小保险公司难以再度上演去年频频“举牌”上市公司的现象。

业内人士介绍,2014年和2015年,以万能险、分红险为主的高现金价值保险产品(即中短存续期产品)高速发展,通过收益高、期限短吸引了众多投资者,成为中小险企扩张规模的主要利器。这类产品一方面给保险公司带来的巨大的保费增长,同时也要求保险公司具有高水平的投资能力,实现预期的收益,致使这类险企的投资比较激进,其中期限的错配以及对高收益的过度追求容易引发风险。

短期保险理财产品下架

目前,微众银行、陆金所等平台上已经找不到短期的理财保险产品了。微众银行方面表示,已经停止万能险短期产品的销售了,但其他符合监管要求的保险产品尚处于正常销售状态。“仅2月份,我们一年期产品的销售就卖了好几千万元。3月初的时候,团险这条线一年期产品开始停售。现在银保条线一年期趸交也已经叫停了,这对保费规模肯定是有很大的影响。”某保险公司业务总监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一年期产品是其所在公司2014年和2015年力推的主打产品。

在收益方面,与银保渠道等线下销售相比,网络平台销售的理财型保险产品的收益更高。以万能险为例,网络渠道销售的预期年化结算收益多在5%至7.5%之间,有的高达8.5%。“银保渠道的预期收益比较低,大部分在4%-5.5%之间。”前述保险公司业务总监说,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在货币持续偏松的情况下,此类产品的收益还是有相当的吸引力的。

业内人士表示,去年监管机构已经暂停了五家险企的互联网销售资格,到目前仍未恢复,预计今年互联网渠道销售的总量会有所收缩。事实上,不少险企在“互联网+”的引领下,意图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实现“弯道超车”。如果仅把互联网当作销售渠道去实现规模的大扩张应该行不通了,必须要结合保险本质和互联网特征去设置产品,而非短期的利益驱动。

业务结构调整

“从银保渠道来看,我们公司2015年高现金价值产品即中短存续期产品占比在90%左右。但截至目前,这类产品规模占比已经下降至50%-60%之间。现在公司已经没有一年期以内的产品了。”广州一家寿险公司高层表示,前几年,公司主打中短期产品。

事实上,对保险公司来说,一年期产品的成本并不低。保险公司人士坦承,他们更愿意做三年期以上的产品,因为期限长意味着成本更低。但对于发展不久的中小险企来说,受限于品牌和渠道等方面的因素,期交业务并不好做。“对于起步较晚的保险公司来说,由于渠道和资源有限,同时人力成本高,直接打开长期类产品的市场难度较高,公司的商业模式是计划在成立初的三至五年内实现盈利,再去反哺长期的保障型产品。”珠江人寿办公室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该负责人表示,此次保监会发文规范中短期存续产品,对保险市场来说会有冲击,尤其是短期产品占比较高的险企。从销售端来说,由于销售惯性等方面的因素,业务的急刹车和产品结构的重新调整,业务员和如银保渠道的终端销售人员也需要重新熟悉业务,销售成本也会有所上升。从去年开始,公司就开始力推年金类等产品,未来会继续压缩中短存续期产品,而主推年金、健康险、寿险类长期产品。此外,不少险企通过补充资本金去支撑业务的扩张。珠江人寿表示,日前公司注册资本金从47.5亿元增加至56亿元,这也是公司成立以来的第六次增资。

频频“举牌”或难再上演

“短期产品的停售以及业务结构的调整短期内会导致此类险企保费规模收缩,中小保险公司很难再上演去年频频‘举牌’。”华南一家寿险公司人士表示,这些保险公司业务结构面临调整,短期高收益产品不再,投资策略也会发生变化,前两年激进凶猛的投资风格难续。

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有10家保险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比例超过5%,共36家被举牌,总投资额高达3650亿元。在资本市场上表现活跃的富德人寿、正德人寿、阳光人寿、安邦人寿、前海人寿、华夏人寿、幸福人寿等险企的保户投资收入多呈倍数增长态势。截至2015年年底,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7646.56亿,其中不少中小型保险公司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远远高于其原保费收入。

前述人士表示,短期产品收益偏高,去年的产品年化收益基本上在5%以上,而在偏宽松的货币环境和“资产荒”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将更多资金投向以A股为主的权益类市场以获取高收益也属正常。从国外保险行业发展来看,股权投资也是保险资金的重要去向之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资金错配问题,以及在分业监管的制度下如何实现资金的监测,不少保险资金通过其他渠道如银行理财等方式入市问题。“产品端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投资风格。中小险企想通过理财型产品迅速打开市场的方式会发生变化。”

文章来源:http://finance.72177.com/2016/0323/28763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