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旅游旅行 旅游资讯

在巴林堡发现古中国印记

2016年02月29日 23:49

慕名前往巴林堡参观之前,并没有特别的期待。由于对阿拉伯文明了解不多,本来抱着走马观花的心态去“打声招呼”。然而一路下来,我不得不承认被深深地触动了。古代文明与现代商业社会在沙漠和城市的边缘默默对视着,历史的沧桑随浅湾退潮的海水静静流淌。对于一个远道而来的中国人,古堡内外那些与古代中国有关的印记尤其让人幽思难忘。

巴林由大大小小30多个岛屿组成,一共750多平方公里,比中国香港还要小,巴林岛是其中最大的岛屿。穿过巴林首都麦纳麦繁华靓丽的市中心,很快到达位于巴林岛北部的巴林堡。巴林堡,葡萄牙殖民时期称为葡萄牙堡,是巴林的一个古代遗址,一个典型的台形人工土墩古迹。巴林堡土墩高12米,由7层堆建而成。人工土墩的建造自公元前2300年至18世纪,建造者包括加喜特人、葡萄牙人和波斯人。这里曾经是迪尔蒙文明的首都。

巴林堡坐落在低矮的人造山丘上,面北朝向大海,是一座土石结构的防御工事,土黄色的城墙显得格外古朴。穿过城门进入堡内,如同回到古代的要塞,城墙、垛口、瞭望台、营房、马厩一应俱全,只是风格与中国有很大不同。瞭望塔上的圆顶、伊斯兰风格的拱门,无不透着阿拉伯式的风格。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城堡曾见证过多场激烈的战斗,在巴林人阻挡外来掠夺者的战斗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历史上,巴林这个小岛国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曾多次遭受入侵,直到1971年才摆脱英国控制,完全独立。如今手持弯刀的士兵已经远去,五湖四海的游客络绎不绝。

城堡内还有一些古代生活设施的遗迹,分散在不同的石屋里,有取水的深井、做饭的厨房。在一处类似石磨的器具前,记者停下脚步:“咦,有点像磨豆腐用的。”陪同的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是用来压榨椰枣的,在古代椰枣是巴林重要的主食,兵营里为了储备粮食,把椰枣进行脱水,便于储存。

古堡只是整个遗址的一部分,它的旁边是一片考古发掘区。与古堡的军事用途不同,发掘区主要是当时的住宅区和商业、宗教场所。工作人员介绍,遗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迪尔蒙文明时期。历史上,巴林就是海湾地区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2005年,巴林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山丘的下面是一个展览馆,里面展藏着从古堡遗址发掘出来的各种文物,按照历史顺序在玻璃窗内陈列着,有碎石串成的手链,还有巴林特产的珍珠。刚走到第三个展览橱窗,记者眼睛一亮:一块青花瓷器碎片。工作人员会心一笑:“这是来自中国的瓷器。”再往前走,多是一些坛坛罐罐之类的陶器制品,有的相对完整,有的只是小块碎片。在一个大概一米长的木制浴盆形状的物体前,人们不约而同停下脚步,原来里面是一具坐立的白骨。工作人员解释,当时的人死后是坐在棺材中下葬的。

随着时间越来越近,展览物品的做工看起来越来越精致,并开始出现了钱币。其中一个橱窗里,陈列着四枚中国铜钱,有的字迹已经模糊,但其中一枚字迹非常清楚:天圣元宝。这是中国北宋时期的钱币。再往前走,来自中国的陶瓷制品越来越多,有的形状基本完好,色泽光润、青花分明。记者这才想起,刚才在古堡上看到为数不多的几幅宣传画,其中一幅写的就是当地发现了不少中国铜钱。显然,中国古物成了博物馆里的一大亮点。

虽然中国古代与阿拉伯国家丝绸之路的故事听了不少,也听说巴林自古就是海湾重要的交通、贸易枢纽,但如今在异域亲眼看到这些历史的见证还是忍不住惊叹。带着对历史的感慨走出古堡,残垣断壁间,一轮红日斜挂天角。远处的清真寺传来庄严的礼拜声。往东看去,高楼林立,古朴与现代形成强烈对比。古堡下面,潮水退却,阿拉伯小伙在沙滩上策马扬鞭。

文章来源:http://travel.72177.com/2016/0229/27000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