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之路 健康资讯
“病”贵神速 心梗室颤患者55分钟脱险
2016年01月21日 10:41日前,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泰心医院”)急救团队联合努力,以极高的效率把一名35岁多次室颤、心梗的濒死患者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整个抢救过程从入院到手术结束只用时55分钟。
1月12日早上,家住塘沽现年35岁的刘先生(化名)突然感觉胸部持续闷痛并不断加重,心悸、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像是要死了”,见此情况家人急忙拨打120急救电话将他送到泰心医院胸痛中心。
9点15分,刘先生被送入抢救室;9点20分,医生为他完成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为典型的心肌梗死,紧接着超声医生赶到,超声结果同样提示前壁心梗,急性心肌梗死确诊无疑。更加凶险的是,患者进入抢救室后就反复发作室颤,每次室颤都意味着心脏停止了正常跳动,4次室颤,4次电除颤,心脏终于恢复了搏动。
对急性心梗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尽快开通闭塞的血管,避免更多心肌细胞的坏死,就能为患者争取生存的机会。心内科张峰主任医师对患者做了简要问诊,确定其没有介入禁忌症后立即决定实施介入治疗。幸运的是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非常信任,在抢救治疗的同时很快配合完成术前签字程序。
9点47分,患者进入介入术间。9:50分,手术开始。没想到刚刚开始手术患者又出现了室颤。电击、再次室颤、再电击、加大电压再次电击……自进入介入术间,到正式实施冠脉造影前一共进行了6次除颤。终于,患者的情况稍稍稳定,医生通过造影剂看到患者心脏的前降支血管狭窄达99%,并在狭窄位置通过球囊进行扩张后为他置入了一枚直径4mm的支架,至此患者脱离生命危险。介入手术宣告成功并于10:10分结束,手术仅仅历时20分钟。
张峰回忆了这“生死时速”的抢救过程,患者一进入抢救室很快就出现了室颤。从进入急诊抢救室到接受造影前,反复出现了10次室颤,每一次室颤都意味着心脏停止了正常跳动,意识丧失,生命垂危,情况万分危急。而对他的成功抢救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第一,急诊抢救果断、高效;其第二,结合超声、心电检查,诊断精准无误;第三,急诊和介入是24小时待命状态,与心内多科室配合默契,无缝衔接,使绿色通道切实地为患者开辟了生命的通道;最后还有患者的幸运之处,他的室颤发生在进入医院之后,如果室颤在家里或路上发生,没有专业人员及设备给予及时处理,抢救的成功率将微乎其微,同时家属对医护人员充分信任,以极快的速度办理完各种术前程序,为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抢救时间。
张峰介绍,早期开通血管是降低心梗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国内心血管疾病专家普遍认为从发病开始计算,理想的介入治疗时间是6小时以内,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可以延长到12~24小时。同时美国心脏学会(AHA)指南推荐,患者从进入医院大门到心脏冠状动脉球囊扩张(D2B)的抢救时间应控制在90分钟以内。2014年泰心医院D2B平均时间已达66.33分钟,而在及时开通血管,改善患者生存率方面急诊介入手术具有巨大优势。日常生活中由于发病后就医耽搁时间过长、患者本人以及家属抗拒手术、担心支架手术不良反应等原因而导致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屡见不鲜。张峰主任建议,一旦感觉胸痛、胸闷,怀疑发生了心梗,应尽快到配备有24小时待命的,可以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专业医疗机构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health.72177.com/2016/0121/25730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