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互联网
徐远翔用IP破坏的是中国人的文化多样性
2015年11月29日 15:45腾讯科技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腾讯科技立场。
文/李书航(微信公众号:lishuhang)
27 日 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用一席话成功惹恼了中国编剧群体 。最核心的是这段:
“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包括跟很多国际大导演谈都是这样,我们会请 IP 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人小说作者,最优秀的挑十个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再挑几个人写故事,我不要你写剧本,就是写故事,也跟杀人游戏一样不断淘汰,最后那个人写的最好,我们给重金奖励,然后给他保留编剧甚至是故事原创的片头署名。然后我们再在这些大导演的带动下找专业编剧一起创作,我们觉得这个是符合超级 IP 的研发过程。现在很多人都在讲 IP,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备 IP 的开发能力。”
大量的编剧发表回应称会终生拒绝阿里影业合作,这个问题引发了业界的极大讨论,这讨论的强度,丝毫不亚于当初韩寒说出 “文坛是个屁,谁也别装逼” 这句话的时候。
在我看来,事情引发巨大争论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文艺这种事情看起来门槛很低,似乎是个人就可以讨论。然而实际上文艺的门槛是非常高的。想要进行一个靠谱的文学评论而不被人(注意:是什么人?)嘲笑,也需要自己之前有非常高的功底和造诣,要不然就是有天赋,对于一些事情能够有一个本能的判断。
我不敢说自己就一定拥有这样的功底或天赋,但我知道 这个认知门槛是真实存在的 。这也让我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心存敬畏。
IP 不是万能的,但现在事情正在起变化
对于文学艺术的评价从来都是有两个领域的,可以简单通俗地分解成“叫好”和“叫座”。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文学评论的分化。一些影片在专家和影迷当中获得非常大的好评,但是票房收入却不尽如人意。这样的片子也很显然是阿里影业避之唯恐不及的。
其实根据 IP 来改编作品确实不是万能的,也会有风险,而且风险还不小。 越是原著党,对于通过原著改编的产品,他的态度就越发苛刻。历史上通过原著改编,能够比原著还有更高学术地位的影视作品是非常少的,而通过原著改编的游戏作品当中,成功的就更是屈指可数。
甚至,当年叫座的超级影片《E.T. 外星人》由雅达利推出电子游戏之后的大型滑铁卢,还成为了带来“雅达利冲击”,摧毁整个美国电视游戏工业的最直接原因。最终雅达利决定将 250 万盒卖不出去的 E.T. 游戏卡带连同其他库存一同碾碎,送往美国人第一次试验原子弹的地方阿拉莫戈多当作废物填埋。这个游戏坟场也警惕人们 IP 改编的生意不是那么好做。
雅达利“万游坑”。来源/Wikipedia
然而,有一些 IP 拥有大量真的会毫无原则的接受一切的粉丝。这样的现象正快速地颠覆人们的固有认知。
“无脑粉丝”奠定了大数据选题材的合理性
韩寒的《后会无期》有很多人去影院看,只是为了支持他们心目中的少年偶像。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个片子拍成什么样子。影评人驳斥这部片子像是幻灯片一样,只是把语录不停地放出来, 但是支持这部片子的人说,我就喜欢看这样的。要,你,管?
片方更愿意看到的是重演类似于《小时代》和《爸爸去哪儿》这样的盛况—— 一大批粉丝,不管是对这部作品的文本感兴趣,还是对于演员感兴趣,都义无反顾地掏钱买票走进片场。就像提线木偶一样,他们对于影片给出人们早就期待他们会作出的反应。 有这样的粉丝群体在,这是制片人们最愿意看到的场景。
《小时代》的票房成绩。制图/好奇心日报
实际上在之前就有使用大数据和分析用户行为基准来确定影片拍摄方向的公司,那就是相对论影业——然而这家公司已经于今年 7 月份宣告破产。在此之前,相对论是《社交网络》在内的一批影片的拍摄者。
在破产之后有人询问相对论的老板是否有悔意,他说并不后悔,也不会否认自己公司的模式,只不过觉得那些在公司危机时刻撤资的投资者不近人情。实际上相对论使用大数据并不是最大的错误,他最大的错误是当市场普遍觉得可以去放胆投资的事情他就不愿意做,主要是为了怕担风险。通过大数据计算的影片成本普遍不高,收益和影响力也普遍不高。
对于中国同样效仿相对论的大数据模式来选片的,类似乐视影业和阿里影业这样的公司,应该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中国的观众跟国外观众也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的观众可以促使 IP 资源实现“旱涝保收”,不管到底改编的多么烂都会有观众来接盘。
粉丝会挑剔续作的IP不是好IP;拥有“无脑粉丝”才是优质的保证
站在这样的思考角度,就会发现 IP 和 IP 之间也是不一样的, 有一批 IP 天生比其他 IP 更优越,更容易赚钱 。比如说我们一直都说《三体》是个好小说,但实际上并不是最优质的 IP,因为它的死忠粉丝都是科幻迷,有一定文化积累和审美门槛,对于一些偏离原著的事情还是很敏感的。
《三体》粉丝不能接受拍出“烂片”,然而不同人对“烂”缺乏一致的定义。来源/知乎
可以判断的一个简单标准是, 如果影片的核心观影群体说“这部作品改编电影一定会瞎”或者“这部作品让国内导演拍就瞎了”这样的话来评价的时候,那么这部片子就存在很大风险。 然而,主要选择网络文学和同人小说的最大的精明之处就在于, 他们的粉丝群体会不计后果和完全不走大脑的,直接付钱进影院,完成这一个朝圣一样的过程。
有了这样的粉丝群体,IP 改编才可以毫无顾忌,因为钱的问题终于有了着落。 而且一些本来看不上某些片子的人,也会因为自己家属的强烈要求,而被迫一起走进影院。 人们一边痛恨这样的烂片出现,而另外一边又不得不自己用脚投票,去支持更多类似这样的影片出现。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周杰伦出演甚至自己导演电影的时候,还没有像现在这么疯狂的粉丝;然而如果是现在当红的偶像团体,比如 TFBoys 去拍一部电影—— 啊,都不用说是电影,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阐述自己成长过程,而毫无技术含量的,这种勉强可以称之为“纪录电影”的上映 , 估计也会创下中国的票房奇迹,并且给那些职业影评人和编剧们“高傲的脸颊来上一记响亮的耳光”。
国王死了,国王万岁
但是我希望,包括阿里影业在内,所有想要赚快钱而横冲直撞地摧毁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的人们不要得意的太快,因为这在我看来, 是一种对于文化多样性的抹杀。
使用自带“无脑粉丝”的 IP 改编,相当于一个破坏性的力量。粉丝观影对于影片质量好不好是不管的,只关心明星和明星化了的原作者, 这样会对传统的学院派的影片评价体系构成挑战,也会对人类的审美构成挑战。 说白了,这有点类似于说“高考咱们不要了,看不懂,咱们招工农兵大学生; 咱们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咱们革命啊!”的这种想法。
有些不赚钱的事情其实是在保存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并且拓展人类这个种族探索未知世界的边界。 如果只用经济利益来考量,走向旱涝保收的 IP 是必然的。旱涝保收体现在,做好做不好都可以获得巨大收益。这样的话, 做好了是情分,做不好那是本分。你有钱有闲有情怀,当然可以学习《大圣》好榜样,但是我犯不上这么做呀!
对于某一家专业的公司,或者某个编剧个人来说,他必须时刻锤炼自己的能力,灵感来的时候要写,灵感不来的时候也得逼着自己写,而且要保证自己的产品在同等的质量。这样就有点强人所难了。但是如果不出这个要求, 只要一个人一辈子提交一部最成功的作品的话 ,那么我相信会有不少人愿意这么去做。
很多人最成功的作品是写自己的。 比如阿黛尔的情歌变着法子来写前男友,在有新欢时候推出的新专辑,多少有一点需要转变的成分,就一定会缺少那种能够直击灵魂的感觉。开放所有的人来竞争的话,会诞生很多以自我经历为基础来撰写的作品。 而生活本身,往往比任何小说都吸引人。
这也是阿里影业们的信心所在—— 一个人的创造力是有限的,但每一个人一辈子都允许至少有一次闪光的机会,所以才能够让大家充分的厮杀,去“养蛊”。 当然有骨气的人或者靠这个吃饭的编剧,是不会选择在阿里这棵树上吊死的, 然而架不住中国人多呀!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 从经济效益上来说是如此的,因为好多人加起来,确实能够把专家给赶跑。但是 从文化多样性角度则不然 。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士,在保存文化评论水准和保持文化传承的方面,他们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一旦群众路线垄断了商业市场,无米下炊的专业人士,恐怕真的有断档的风险了。
接下来呢?
在看到这样的竞争态势之后,很多人是把希望寄托于市场自净能力的。只要市场经济能够持续贯彻下去,那么 确实可能会有乐视或者什么对标的竞争对手,借机说“阿里不要你们,我要”,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过问题在于,传统编剧们确实可能不会是最快速赚钱的方案,因此可能短时间看,阿里影业也遭受不到什么报应。
虽然之前有高期待值 IP 最终没有赚到钱的一些例子,但是阿里可能并不会一样失败。正相反, 在一个电视广告打出“我们恨化学”,微博上文化人大规模声讨之后,这化妆品在天猫旗舰店依然大卖的国家;在一个微商依然泛滥于除我们之外的朋友圈,电信诈骗依然创造数以亿计的“产值”的国家——什么样的人都是不缺的。 在这里面去寻找那些最容易赚到钱的人,难道不是快速致富的一个必然的思路吗?
我对于整件事情更加悲观的看法可能在于, 它会在长远的时间跨度上,真正的对于我们中国人的审美造成影响。 我也说不准一个现在这么流行的 IP,会不会真的被后人看作是一时风光,并且写进文学教材。虽然学术研究普遍是在一个东西成为现象很多年后,并且经过验证之后,反过来给现象寻找理由的这种后知后觉,但是也真的不是什么东西随便拿上来,就都可以找到一个为其辩护的理由。
在国内多所高等院校开课讲授“天理”的富商廖凯原。来源/中国青年网
然而,史学家评说在这个时代发生的事情,我们是等不及的,资本市场也是等不及的。也许确实有抱着那种想要流芳后世理想的人,在经手精品 IP 资源的时候不是囫囵吞下人参果,依然能够想到尽心尽力的服务和取悦观众,取悦艺术。而不是看不起观众还让他们来跪舔;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把希望只是寄托在这样的人身上。
未来可能会不再受大多数市场导向的制片厂青睐的职业编剧们,也许除了在微博上发发牢骚之外,可能都会转去做独立电影,或者跑到美欧这些文艺市场较为成熟的地方。或者我们也可以期待新的资本注入市场,并且能够遵循艺术规律多过市场规律。
总之,不管事情是否会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搅局之下,市场终归会在一阵震荡过后,达到一个全新的平衡。而每一个人,包括我们所有观众,也都要适应这样的再平衡。
题图:“没人上街,不等于没人逛街。” 来源/Wikipedia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tech.72177.com/2015/1129/22501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