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南开大学首创“意念驾车” 起步停车全靠“想”
2015年07月17日 00:36“意念驾车”先知道
和无人驾驶有区别
两者结合会更完美
“意念驾车”和无人驾驶的技术有所区别,无人驾驶是利用GPS定位技术、电脑等设备,设定目的地后,汽车全程自动行进,人全程不参与驾车。而“意念驾车”实现的是人念头一起,汽车就自动实现指令。两项技术并不冲突,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为人服务。两项技术融合后最理想的场景就是:当你驾车去一个目的地,意念启动车后,车随即切入无人驾驶状态,如果你中途饿了,想吃东西的意念一出现,车随即驶向最近的餐厅。
未来可实现残疾人开车
也能预防酒驾
目前这项技术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尚需继续深入研究。因为完全应用于实际生活,不仅仅是脑控技术的单项突破,还涉及汽车等多个工业领域的技术齐头并进。
但是这项技术的美好前景非常值得期待,首先就是可应用于肢体残疾人士的驾车。同时,因为需要正常的“意念控制”,车辆才能正常行驶,这项技术也可以运用到保障行车安全领域,例如预防酒驾等。
每日新报记者彭未风 开车不用手握方向盘、脚踏油门,只要集中注意力想着“启动”,车就自己发动跑起来;行驶中的汽车,不用踩刹车,只需想着“停车”,车自己就熄火停了下来……这样的场景并不是科幻片里的桥段,而是真实发生在南开大学校园里。
昨天,在南大一处空旷的操场上,一辆黑色汽车被一位女生“意念”控制,成功实现了自动开车、自动停车,这也是国内首次实现现实场景下用人的意念操控汽车。新报记者也第一时间亲测“意念驾车”的神奇,揭开其中的奥秘。
现场
戴上头盔 盯着电脑 车就开了
昨天9点左右,南开大学学生活动中心旁边的操场上,一辆黑色的汽车在一头,以约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向另一头匀速开去,到达终点后自然地停下,随后又匀速倒回起点。远远看去,就是正常驾驶,没什么奇特之处。但是,凑近看,就会惊讶地发现驾驶座上根本没有人!车上,副驾驶与后排分别坐着一个人,后排的女生戴着一个网状头盔,膝上还放着一部电脑。刚刚的车辆驾驶全过程,就是在她的“意念控制”下完成的。
记者坐上汽车观察,只见后排女孩盯着电脑屏幕,屏幕中心一个悬浮状态的小方块突然慢慢上升到顶部边框,大约3秒后,突然车身轻微抖动,原本处于熄火状态的发动机转了起来,车辆再次缓缓向前行驶起来。快到操场边缘,女孩再次盯着电脑屏幕,几秒不到,汽车停了下来。这位姑娘真的只是用眼睛盯着电脑,其他什么都没做,就完成了开车、停车。
解密
脑电信号变作无形手脚来驾车
“脑控汽车”研究团队项目负责人、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段峰给出了专业回答,“意念驾车”的整个原理就是:试验员头戴装有16个采集点的脑电信号采集设备,通过脑电信号对一辆装有计算机处理系统、车载电控单元等装置的汽车“发号施令”,汽车在人脑的操控下能够准确执行启动、直线前进、直线倒车、刹车、车门上锁或解锁等规定指令。通俗的理解就是,人脑的想法会产生一定脑电信号,头盔可以准确地将其搜集并进一步放大,通过连接设备传送到电脑和汽车上,这些信号就像无形的手和脚,完成汽车启动或停止等操作。
目前来看,这项研究相当具有开创意义,段峰表示,据他了解国内目前还没有其他人进行此项研究,而且从国外同行那里获悉,可以确定的是美国和日本目前也尚无此项研究。
体验
想法瞬间被捕获 灵敏度很高
记者现场也体验了一次“意念驾车”。在项目参与者的指导下,首先将脑电信号采集设备戴在头上,试验员特别提醒要把采集器接触到耳垂后面的区域,那是脑电信号采集的重要区域。戴好头盔后,接着进行的是集中注意力训练,电脑屏幕上的一个浮动方块,记者需要盯着它并想着它往上走。听完介绍后,看着屏幕,记者心中想着自己在用力推方块,胸中也提起一口气不断用力,只见屏幕上的方块迅速动了起来,浮到了屏幕顶部区域,坚持了约3秒,方块自动掉了下来。试验员告诉记者,刚刚就算完成了一次指令传递。
训练结束后,随即进入正式的驾车过程。试验员切换好电脑程序后,记者盯着屏幕,再次想着用力顶着方块往上走,方块又迅速浮到顶部,仿佛一股无形的力托着它往上,当方块稳定后,处于熄火状态的车身微微一震,车真的实现了启动。从意念起到车发动,全程不过是两三秒的事。
快问快答
问:如果喝醉酒走不了直线,“意念驾车”也会画龙吗?
答:喝醉的人脑电信号不正常,那么从一开始就无法启动车辆,可以避免酒驾的发生。
问:那用意念能不能开关车门、打开后备厢什么的?
答:利用意念开关车门和后备厢的功能去年就已经实现了。
问:如果开车时稍微有些“胡思乱想”,会影响车辆行驶吗?
答:其实它只会识别跟开车有关的指令,其他的想法不在其处理范围内,所以不会影响行车安全。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5/0717/19584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