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九旬老人的“潜伏”记忆
2015年07月07日 21:36楚云和夫人年轻时的合影
每日新报记者 任悦 李海燕 文字编辑 王月焜 今天是一个国人必须铭记的日子。78年前的今天,日军侵华、卢沟喋血。也是从这一天开始,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率先担负起全面抵抗日本法西斯在亚洲侵略扩张的历史重任,最终夺取伟大胜利。
在这样一个特别需要纪念的日子,与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会共同推出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报道》将推出“亲历者讲述”专题。让我们跟随老人的讲述,去感知中华民族最为鲜活丰润的历史记忆。
接受革命思想投身抗日洪流
昨天,记者与92岁的楚云老人直接交流,老人虽然已经年过九旬,但是精神依然很好,思维清晰,时常还会写诗作文。但周围的邻居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平和的老人家曾是一位“潜伏于敌人心脏”的抗战英雄,一位为共和国的成立出生入死的功臣,一位新中国成立后兢兢业业的建设者,一位国宝级的天津革命史耆宿。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曾任抗日战争时期的‘天津抗联’党总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的天津地下党学委副书记……当时的同事们,‘抗联’的发起和领导人中,恐怕我是唯一尚在的了。”
楚云原名李家辉,1923年春天出生在河北省的束鹿,后随着父母迁移到天津。1937年7月,平津失陷后,一批地下党员转入农村,开始建立抗日根据地进行对敌斗争。在天津市里,只有极少数的党员和民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分散地秘密开展工作。山河破碎,激起了热血青年们的义愤和深思,楚云当时还在中学读书,他与爱国学生们创办《平凡周刊》,成立“平凡读书会”,一起组织起“读书会”,宣传抗日。从各种渠道接受革命思想,决心投身到反抗外敌的洪流之中。
1941年,日寇在沦陷区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整个天津城陷入了侵略者的疯狂蹂躏中。楚云和爱国青年们迫切希望能投入到真正的革命斗争中,奈何力量微弱。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要革命必须有党的正确领导,有进步的行动。大家提出到农村抗日根据地去找党组织的方法,并决定先派人去探路。楚云自愿承担了这一任务,提出到老家——河北省束鹿县(今河北省辛集市)找党组织……
热血青年苦难磨炼终成爱国志士
楚云以探望病重叔伯祖母为名奔赴家乡。他一路上打扮成短衣布鞋的小学徒样子,避开了日军的盘查,回到离别多年的故乡后,参加了“青年抗日先锋队”。就在这时,一位名叫王雅波的冀中六地委的同志找到楚云,给他讲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劝他留下参加抗日工作。
1941年,日寇对冀中根据地发动了残酷的“五一大扫荡”。楚云身处其中,与群众一起奔跑躲避日寇的“反复扫荡”,忍饥受冻在野外的秆子地、麦田和坟头露宿;屏息静气地藏在地窖里……他曾亲耳听到本村李家二小子被敌人刺刀挑死,一个地方干部被敌人杀害,对面胡同的姑娘被鬼子强奸……这些就像一颗颗仇恨的种子,埋在了楚云的心里。他决定,一定要与敌人战斗到底,他于当年7月在乡亲的掩护下返回了天津。
回到天津后,楚云和康力、王洋等爱国青年会面后决定了两件事:第一,立即建立一个接受共产党领导的秘密革命青年组织——天津市青年抗日救国会(简称“青救会”)。主要任务是团结群众,宣传抗日,发展会员。第二,在适当时机派人回根据地,设法与党组织恢复联系。
革命组织建立起来就要开展革命活动。他们发展更多的青年志士,组织学习从根据地带来的进步书刊,秘密印发抗日传单。传单通过伪装邮寄、夜间张贴或塞门缝等形式向外散发,既宣传了群众,也考验锻炼了自己。
浴血斗争中“抗联”诞生
青救会不断发展壮大,1943年,中共冀中党组织与搞地下工作的天津青年同志们取得联系。1943年8月1日起,青救会更名为“天津抗联”。楚云任“抗联”组织部兼锄奸部部长。
更名后,他们的工作范围扩大了,同时在革命实践中增长了经验。这些知识青年开始深入工人队伍,发展革命力量;他们继续深入开展学生和教职员等知识分子工作,在校的“抗联”会员,大都参加了学校中原有的公开社团,并力争掌握这些社团的领导权,发展进步力量;安排会员打入伪军、伪警内部,了解敌情,联络朋友,并尽可能掌握武装,以待机发挥作用。在开展宣传攻势方面,抗联印发传单的次数和份数都大大增加了。
这传单该怎么发,也是一项挑战。他们试过从高楼楼顶上向下散发,如飞雪迎春。还试过坐火车发传单,东站上车北站下车,车开动时躲在厕所里向外撒,影响都很大。老人记得很清楚,1944年6月11日散发的题为《握紧拳头,奋起杀敌,挺起胸膛,准备反攻》的传单,给敌人带来了很大的震动。
1944年8月,楚云和其他3位同事到冀中十分区汇报工作,接受新任务,也是在这个时期,楚云和康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根据上级指示,楚云、康力等返津后,立即开展了在抗联中建党的活动。天津抗联党总支于9月初正式成立,楚云任党总支书记。党的队伍也在“抗联”中逐步壮大。到1945年初,天津市的33所大中学校,已经有20多所学校有了抗联系统党的力量;十几个大工厂、许多重要铁路段建立了党支部,团结了众多进步力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楚云仍能记起那天的场景,他欢快地走上了大街,看见街头人山人海,一个昔日骄横的日本人狼狈地向周围躬着身,像一只斗败了的公鸡。在敌人刺刀下生活了8年的天津人民,终于可以站起来了。
至今已92岁的楚云老人平素知足常乐,他总说:“老屋住惯了,挺好;老家具用惯了,挺好……一切习惯了,挺好。”在这一连串的“挺好”中,使人看到的是心灵静默的一种升华。
回望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不能不想到,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最黑暗的年代里,在天津这方被敌人践踏的沦陷区里,有这样一批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所进行的艰苦、复杂、英勇、顽强的卓绝斗争。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5/0707/19519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