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之路 滚动健康
僵尸肉:央视曝光数千吨走私冻肉入境 肉龄达40年
2015年06月25日 08:42病死的动物肉上餐桌不奇怪,但是如果联想到自己可能吃过“高龄僵尸肉”,你可能会狂吐不止了。
孱弱的小编正吃中午饭时,突然同事让写稿子。写啥?一打开手机看到照片,立即反胃了……
新闻说这些有的比年轻人年纪还大的10万余吨“僵尸肉”走私入境,经过化学品调味加工后,变身“美味佳肴”。瞬间想起前两天还啃了一包鸡爪……
在火车上、景区里、沙发上跟女朋友(男朋友)扑哧扑哧啃过的“凤爪”,除了有可能加工环境脏乱恶心,无骨凤爪是工人用嘴撕的,你还想得到其实它比你年龄还大?那真是吃得一时爽,吃完就进火葬场。
其实,好吃又“坚强不倒”的中国人民并不是第一次吃到这种“僵尸肉”,走私冷冻肉在国内早已屡禁不止。在2013年5月,南宁市警方就曾查获一个冷冻肉走私窝点,其中“资历”最老的鸡爪,包装日期显示封存于1967年……1967年,比好多年轻人的老爹年龄还大!看鸡爪那销魂手势,绝壁修炼成精了吧?一不小心吃到了,会嗝屁成仙不?
话说谁家又没有冷冻肉呢?猛犸象被冰冻上万年,还有可能复活呢。
那肉类一般允许冷藏多久呢?根据原商业部制定的《冷库管理规范(试行)》的规定:肉类在—18℃条件下,保质储存期为10~12个月。但由于对肉类的处理方式和冷冻条件的不同,冷冻肉的保质储存期有很大的区别。营养师的建议是,无论口感和营养,鲜肉冷冻最好别超过1个月,最大限度是3个月。
知道不?为了战略储备和稳定价格的需要,国家其实也会主动将大量肉类冷冻储存。按2007年《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规定,冻猪肉原则上每年储备3轮,每轮储存4个月左右;冻牛、羊肉原则上不轮换,每轮储存8个月左右。但实际上一些到达餐桌的肉类冷冻了多久,最贪吃的吃货未必能尝得出来,想安安静静当个吃货,我容易吗?
这些“僵死凤爪”会冷冻那么久,冷冻不更耗电费更花钱吗?其实它们大多是作为国家“战略储备物质”被长年冷冻保存的。2010年1月,俄罗斯查获二十多吨1974年冷冻的外国走私“战备肉”,冷冻肉同样也是来自美国、巴西等国家。
你是不是爱吃火锅,来点牛肉?有保守估计认为,中国每年仅走私牛肉数量就在200万吨以上,相当于吃四次牛肉,可能就有一次是走私牛肉。而这些走私冷冻肉大多都是超期冷冻的“僵尸肉”。自2003年美国出现首例疯牛病病例之后,中国就下令禁止美国牛肉进口,禁令至今仍未解除。所以市面上出售的美国牛肉,要么是非法渠道进入中国,要么是假冒的。
连心爱的鸡爪都不能啃了,没良心的商贩们,你们能给吃货留条活路吗?
谁令“高龄僵尸肉”奔向我们嘴巴?
病死的动物肉上餐桌不奇怪,但是如果联想到自己可能吃过“高龄僵尸肉”,你可能会狂吐不止了。
先看新闻:新华社消息,6月份,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缴获冷冻副产品等10万余吨。这些副食品包括“70后”猪蹄、“80后”鸡翅……有的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消夜摊、餐厅。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工后变成“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部分“僵尸肉”销到了广东,被打掉的团伙就有来自广州、江门等地。
看起来,这是一宗特大走私案件,但由于其涉及食品安全,因而备受关注。从报道来看,这是一次“专项查缉抓捕行动”,大概可说明此类犯罪活动远非孤例。事实上“僵尸肉”走私案件,此前也有过报道。譬如2013年5月,广西南宁市警方在一走私货物窝点缴获20多吨假冒伪劣凤爪成品及鸡爪、牛百叶、牛黄喉等走私原材料,其中一些原材料(鸡爪)包装袋上印制的包装日期竟然是三四十年前,“资历”最老的鸡爪包装日期显示封存于1967年,距今50多年。
这些食物的恶心程度及其危害性,不言而喻。我们常在媒体上看到有人吃了烧烤或麻辣烫而中毒的报道,不排除新闻当事人吃到“僵尸肉”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为何“僵尸肉”要大量从国外走私?要知道,走私的成本和风险,远比在国内收购要大。我所能想到的解释是,或许国内的“僵尸肉”早已是物尽其用,或者被其他团伙所控制。因此,打击“僵尸肉”既要管好国门,也要管好国内。
诚然,不法商人道德败坏是“僵尸肉”横行的主要原因,但是反思我们的监管体系,仍是至为关键的。不得不说,我们当前对食品安全的多头管理体系,需要重新审视。比如打击走私冻品,需要海关、公安、工商、检验检疫等多个职能部门进行配合,看起来参与度很高,但常常出现“谁都参与、谁都不管”。由于各部门都不承担首要责任,因此一旦出现监管失职现象,问责起来并不容易。
同一天还有一个新闻广受关注,那就是食品溯源制度被指形同虚设。据《新京报》报道,目前各地食品溯源体系标准不一,企业自建的食品溯源平台缺乏监管,衍生出借助溯源码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乱象。有的企业甚至提供追溯码的定制服务,200万个起定制,价格为0.02元~0.08元/个,产地等追溯信息却完全由定制方自行掌握。这意味着,作为“身份证”的追溯码,未必能识别食品的真实身份,至于“僵尸肉”的身份,更是一片空白。
由此看来,打击食品犯罪,维护餐桌安全,需要反思和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僵尸肉”蹿上餐桌拷问食品安全监管
漫画:李宏宇
舒圣祥
“僵尸肉”蹿上餐桌,是典型的食品安全丑闻。这不仅仅是打击走私的问题,更是一整套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失效的问题
“70后”猪蹄、“80后”鸡翅……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路边小摊、餐厅。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上调味品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威胁着百姓的食品安全。6月份,海关总署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涉及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等10万余吨。(6月23日新华社报道)
通过无良商贩的大量走私,国外那些“肉龄”三四十年的“僵尸肉”,竟然蹿上餐桌成为“佳肴”,光是听着就让人想吐。因为走私肉运输条件恶劣,不断解冻过程中滋生各种细菌,甚至开始腐烂了又重新冷冻,其食品质量之恶劣简直没法形容。“70后”猪蹄、“80后”鸡翅,如此骇人听闻的细节,倘若不是海关总署的查缉行动,公众几乎不敢想象;这也再次印证了那个可悲的事实——一些无良商贩溃烂的道德底线,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走私冻肉如何逃过层层监管蹿上餐桌,舆论追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打击走私力度亟待加强,二是对走私商贩必须重刑惩处。确实,冻肉走私首先是个走私问题,既要让无良商贩不能走私,也要让无良商贩不敢走私,为此,必须在打击力度和惩处力度上发力。一方面,打击走私冻品需要海关、公安、工商、检验检疫等多个职能部门配合,倘若“谁都参与、谁都不管”是不可能有力度的;另一方面,无良商贩走私“僵尸肉”或者“疫区肉”到国内,无异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理当严惩。
但是,将走私冻肉运到国内,毕竟只是完成了最初的环节。这些走私冻肉随后在国内的运输环节,为何未曾遇到阻拦?正规的冷库为何能给这些走私冻肉提供储藏,并且从来不被相关部门查处?来历不明的走私肉品何以能够通过批发市场,进入大排档、餐馆甚至正规超市?在终端零售环节,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又体现在哪里?为何“僵尸肉”不是被层层监管发现,而是被海关查缉曝光?是否只要走私成功,后面所有的市场监管环节都形同虚设?
所以,别把“僵尸肉”蹿上餐桌不当食品安全丑闻,这不仅仅是打击走私的问题,更是一整套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失效的问题。“僵尸肉”蹿上餐桌,是典型的食品安全丑闻。食品安全监管不力,让走私进来的“僵尸肉”得以畅通无阻地在市场上流通,极大地降低了无良商贩被发现被查处的违法成本,使其敢于铤而走险为了暴利无所不用其极。
据长沙海关保守统计,湖南最大的冻品批发市场红星冷库每年吞吐的80万吨冻品中,约三分之一是来源不明的境外冻品。真不知道,海关掌握的这一数据,食品监管部门是否知情?市场上流通的肉品,究竟有多少可以在监管大数据中被追根溯源?“僵尸肉”蹿上餐桌再次警示我们,亟待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构筑更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保障公众“舌尖上的安全”,不仅要严厉打击冻肉走私,不仅要严惩无良商贩,更要强化一整套的食品安全监管,让“僵尸肉”即便侥幸走私成功,也依旧在食品流通市场上寸步难行。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health.72177.com/2015/0625/19486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