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旅游旅行 旅游资讯

儋州:粽香弥漫 端午情浓

2015年06月16日 21:43

儋州粽子受消费者欢迎。 舒晓 吴文生 摄

儋州粽子绵软飘香。

制作工序严谨。袁才 张琳 摄

儋州粽子严格选材。袁才 张琳 摄 “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将箬叶苎丝韬。炊馀胀满崚嶒角,剥出凝成细纤膏。”清代诗人谢墉的这首诗,将粽子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端午将近,儋州各地粽香弥漫,节庆氛围日渐浓烈。

清晨,一缕轻风吹散了萦绕的雾气,也吹远了儋州粽子的清香。那大镇的大街小巷,渐渐热闹起来。幸福街、前进街、大成街……临街屋檐下传出阵阵欢声笑语,男女老幼齐上阵,摆出一溜儿粽叶、糯米、猪肉和蛋黄, 包裹出一个个诱人的粽子来。

满脸沧桑的阿婆生起炉火,准备煮上一锅香气腻人的粽子。火苗舔舐着锅底,映衬着阿婆火红的笑脸,时光仿佛停驻了,只有粽子的清香在无限的空间里弥漫开来。此刻,这些洋溢着幸福味道的寻常巷陌,才是真正的人间天堂。

再紧的门,也关不住这诱人的粽香。它像撒欢的孩子,挑逗着人们的嗅觉神经;又像诗人的吟哦,勾起人们黏稠的思绪。闻着粽香,耳畔仿佛传来屈原《离骚》的袅袅之音,又仿佛听见汨罗江上深情的呼唤。闻着粽香,游子们的思乡之情愈发浓烈,迁客骚人们的灵感瞬间迸发。

经过七八个小时的熬煮,粽子终于出锅了,望眼欲穿的人们七手八脚地将粽子捞出来,解开束缚、剥去外衣,一个个晶莹如玉的粽子呈现在眼前,令人食指大动。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不懂粽子背后的文化内涵,但这不影响他们对美味的准确判断,竖起的大拇指,是对儋州粽子的最好评价。

斜阳落去,“时于粽里得杨梅”的苏东坡早已随风逝去,“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身随东流。晚风习习,吹不散诗人低声的吟哦,吹不散华夏大地对屈原的深情缅怀,更吹不散儋州粽萦绕在口齿和心间的余味。(白竹 谢振安 张琳)

文章来源:http://travel.72177.com/2015/0616/19474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