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黑夜中的电网“守护者” 12年间从门外汉到老班长

2015年06月11日 23:58

每日新报记者 付献杰 凌晨一点钟,白日的喧嚣早已被黑夜的寂静所取代,在一片黑暗静谧中,滨海新区碱渣山110千伏变电站内却依然透出了暖暖的灯光。郑旭,滨海供电公司继电保护专业二次运检一班班长,依然和他的同事们在这里忙碌着,对于他们而言,一整夜的工作才刚刚拉开序幕。“设备检验需要大规模停电,为了将对居民的影响降至最低,我们几乎所有的检验都会在夜里进行。”郑旭笑言,因为工作原因,他们班组几乎都是夜猫子的类型。作为滨海供电继电保护专业唯一的80后班长,郑旭始终对他所在的专业充满热爱,倍感自豪。“继电保护专业维护的是电网的核心和‘大脑’,复杂而又重要,我喜欢它带给我的挑战和职业成就感。干继电保护,就要做个好样的!”

电力专业中的“技术派”

在供电系统众多专业中,继电保护专业虽然以其技术的复杂和对电网的重要影响而为内行人称道,但是却很少为普通居民所了解。“我们的职责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对新建变电站的核准校验、对设备进行日常检验以及针对高压设备的缺陷处理。”郑旭说,由于他们处理的都为220千伏、110千伏和35千伏的高压设备故障,因此相比于低压电力故障,具有更大的风险性。“高压电力故障处理不当容易发生大事故,比如大面积停电,甚至电网瓦解,后果会非常严重。”在郑旭看来,压力也是动力,让他和同事们都习惯了不断钻研业务,在实践中提高技能的工作方式,而每一次基于准确的判断和妥当的处理“消灭”故障后,总会带给他们幸福感。

“有一次鄱阳湖220千伏变电站内,110千伏母线差动保护设备告警,因为是母线的保护装置出现了问题,一旦出现误判断,母线上的所有线路都会断开,会导致包括开发区、天津港等重要区域出现停电事故。”郑旭说,发现问题后,他们立即采取措施将保护装置的跳闸线挑开,首先确保不会出现误动,之后立即找到厂家工作人员协助解决。在维修过程中,这个无人站恢复值守,最终发现是CPU坏了,进行了更换。整个维修持续至凌晨6、7点钟才最终完成。“目前,滨海供电继电保护专业共有三个班组,20余人,我们每年要处理类似的高压故障达到200多起,很忙碌,但是也特别充实。”郑旭说。

200余套电力设备的“保养师”

“变电站内设备正常的检验周期为六年,每年都会有部分设备进行到校验周期,近两年更是到了设备校验的‘爆发期’,因此对各个变电站设备进行校验保养将成为我们今年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郑旭说,今年,他们将陆续对200多套设备进行相应校验,确保设备安全。

凌晨在碱渣山110千伏变电站内,郑旭和他的同事正在利用继电保护试验仪对各套电力设备进行故障模拟。试验线的一头连接着试验仪,另外一头被接在了开关柜上的综合测保装置上。“我们会用不同的电流去冲击设备,判断在故障电流出现时,设备是否会做出及时反应。”郑旭介绍,一般每个试验要进行3次左右,耗时10分钟,整个变电站内需要进行几十次试验,常常在不断试验的过程中,天不知不觉就亮了。“我们一般会将夜间停电校验设备安排在星期五进行,这样第二天就可以休息了,但是如果确实需要安排在工作日夜间进行校验,那么即使是通宵工作,我们依然会在第二天坚守岗位。”

“继电保护专业挑战在于,我们在对各个设备的检验过程中,不但要对微机设备、电力原理十分清楚,更要对不同厂家、不同设备的特点熟练掌握。”郑旭说,虽然设备检验工作繁复并且压力巨大,但是随之也带来了很大的职业自豪感。“如果出去说是继电保护专业的,人家就知道是明白人,是行家,也赢得了更大的尊重。”

成为唯一的80后班长

从2003年初次接触继电保护专业,郑旭已经在这个岗位连续工作了12年,十余年的时间,他从一个非专业的门外汉变成调试工,再成为负责人,最后成为班组长,现在,他已经是滨海供电继电保护专业中唯一的80后班长。

“我工作的这些年来,继电保护专业所应对的电力设备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郑旭说,从电磁型电力保护到微机电力保护,再到应用智能设备,接线方式也变成了利用光纤进行数据传输。“设备的变化也要求我们进行不断的学习。”在实践中钻研,郑旭创作的《刀闸及PT二次回路验收合并工作法》被评为天津市职工先进操作法,成为相关工作中的标准作法。而作为一名班长,不仅是要求自己技艺娴熟,让更多继电保护人才成长更为重要。“目前班中8个人几乎都是来自继电保护专业以及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基础好,我们还将依靠师徒传帮带的方式,帮助新的员工快速成长起来,成为电网合格的保护者。”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5/0611/19469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