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102中学培养多名国家级选手 实验室里放飞梦想

2015年05月14日 21:31

一个中学里的兴趣小组能研究什么啊?也就是做做课本上的实验吧——恐怕很多人都会这么想。但102中学的生物科学研究中心,不仅培养出不少国家级生物类竞赛获奖者和生命科学研究项目领头人,研究的课题还能为大学实验室提供样本和数据,有的甚至在生产生活中得到运用。这是怎样做到的呢?记者昨天来到这个“著名的兴趣小组”一探究竟。

上午的课间时间,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来了不少同学。在动物培养室里,高三年级的王显龙正在帮学弟们制作果蝇培养基,植物培养室里的芦荟科植物样本也正在被同学们精心照料。“让大家参与到实验过程中,不仅能培养他们对生物的兴趣,也能锻炼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中心负责人刘方老师表示。

刘方介绍,这个研究中心1982年成立,学生自愿报名参加。30多年来,研究中心让创新思维的种子在学生中萌芽,培养了一大批生物科学专业人员。很多参加过这个兴趣小组的学生,后来都因为兴趣报考了生物学、医学等专业,不少人工作后仍会在周末时间回来做校外辅导员。“来这儿参与实验,不仅能帮同学们解决问题,也可以把自己大学做的课题拿过来一起研究。我的不少样本和数据,都是在这里做出来的。”2008届毕业生左志宇告诉记者,现在上研二的他每周末仍然会来到这里与同学们交流。

高三·12班的王显龙刚刚获得由中国工程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明天小小科学家”比赛二等奖,这是天津中学生五年来获得的该奖项最好成绩。事实上,当初他只是抱着“打发时间”的想法参加研究中心活动的。“后来听了不少校外辅导员的讲座,发现自己渐渐喜欢上生物了,对很多学长研究的课题都非常感兴趣。”王显龙告诉记者,“除了每周一次的兴趣小组课程外,我每天放学、周末放假都会到中心进行观察、研究。我以后想学医学。”

“手机辐射对果蝇寿命的影响”“茶多酚对手机辐射的缓解”“中药如何除尘螨”……学生们向记者展示的研究课题,很多都与生产生活直接相关。“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研究兴趣,也能激发创新意识。”刘方老师告诉记者。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5/0514/19433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