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8旬老人与高跷结下不解之缘:过节就得这一段
2015年02月23日 10:22每日新报记者 耿雅新 从14岁参加高跷会,到如今82岁高龄依旧担任高跷演出的指导者,近70年的时光中,张德恩老人与高跷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心目中节日总是与高跷相伴。
“曾经的高跷踩街,是一出戏。”从14岁开始,北辰区佳荣里街居民张德恩就加入了天津的高跷老会,演出八蜡庙高跷。《八蜡庙》是天津高跷中有代表性的一种。表演内容根据《施公案》中《黄天霸捉拿费德恭》的故事编排,舞中角色、道具、脸谱以及舞蹈动作、造型、亮相,都和京剧中的模式一模一样。“你看着照片,里面的刀马旦就是我。”张德恩老人的家中,有一张1955年普乐高跷会演出的照片。照片中人物服装精美、妆容精致,连道具都精巧得一丝不苟。
讲到当初的高跷演出,最让张德恩难忘的是“泥人张”为演员勾脸。“当初天津高跷届有句老话,‘八蜡庙的高跷不用演’,说的就是‘泥人张’为演员勾脸精细,能带出人物性格。”当年的高跷会在演出时不仅需要全套的行头,脸上的妆也一点不能马虎。“泥人张”的第三代、第四代传人都给普乐高跷会演员勾过脸。“那时候,我是小演员,我记得有一次‘泥人张’上午要参加观礼活动,下午抽空来给我们勾脸。结束后连口水都不喝,就直接赶往别处了,特别让我们感动。”张德恩说。
曾经的高跷踩街,是过年期间不可或缺的表演形式,演出的场地就在大街上,提前规划出一条踩街的线路,一路走一路演。“我自己没有演出的时候,还会追着别的高跷会去看,去学习。”张德恩说,当年的高跷会都是民间组织,大家自己出钱置办行头,演出也基本是志愿形式。
“当初没有什么别的娱乐方式,过年大家就是看看高跷会,如今年轻人的娱乐多了,我们逢年过节的演出也多在鼓楼等传统文化浓郁的地方。”张德恩说,这么多年来,没有高跷踩街,他就觉得没有节日的气氛,“过节就得有这一段”。“高跷其实很简单,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高跷,传承民俗文化,也是为社会做了一件好事。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5/0223/19289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