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健康之路 健康资讯

老人降血压 低压不宜降太低

2015年02月06日 23:05

受访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病研究室副主任、心内科主任医师冯颖青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郝黎 靳婷

最近,广州气温波动较大,加之又临近春节,不少老人的血压又出现波动,需要调整降压药物。调药期间,不少老人们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高低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压差太大,要不高压降不下来,好不容易高压降下来了,低压又过低,老人又感到头晕乏力。经验丰富的心内科医生建议,这部分老人降压高压不一定要降到140毫米汞柱以下,可以适当“放宽标准”,避免低压过低,并要注意监测餐后血压,以防出现“餐后低血压”。

老人的高压和低压差为何这么大?

●多与年龄和动脉硬化有关

今年78岁的张伯已经有近30年的高血压史,需常年服用降压药。入冬以来,张伯的血压又飙到180/60毫米汞柱,需要调整降压药。可是调整了几次,都出现了问题。要不就是高压降不下来,要不好不容易把高压降到140毫米汞柱了,可是低压也跟着降了下来,低得离谱,张伯整个人没精打采的,总是哈欠连天。张伯感到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高低压之差会这么大。

广东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病研究室副主任、心内科主任医师冯颖青解答,像张伯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很常见,老年人容易出现高低压差大的问题,特别常见于有20-40年高血压病史的老人。这部分老人由于多年患高血压,加之年龄的因素,血管弹性下降,出现动脉硬化。我们的心脏相当于“泵”,需要把血液泵到全身,当血管弹性下降时,主动脉弹性回缩力减少。这样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高压与低压的压差越来越大,出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Tips

调整降压药期间

还要注意什么?

在调整降压药物的头两周至关重要。除了要密切监测血压外,还要留意身体有无不适。身体的不适又意味着血压没有调整到最佳范围,也可能意味着是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来说,降压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有10%-20%,有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医生是无法预知的。

在服药后患者要留意自己有无出现头痛、心慌、脚肿、咳嗽等不适。并在服药两周后再次就医,告诉医生。医生会依据患者的血压以及身体反应来调整药物的类型或剂量。

老人降压可适当“放宽标准” ●不超过150/90毫米汞柱即可

关于血压的控制目标,根据国内外最新的诊断治疗指南,一般来说,60岁以下的人群,血压不超过140/90毫米汞柱即为达标。对于6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高低压差较大的老人,血压可以适度放宽,不超过150/90毫米汞柱即可,过低则会影响血液对脑、肾脏的灌注,易增加脑梗风险,也可能导致肾功能下降。冯颖青解释,像张伯这种情况,把高压降到140-150毫米汞柱即可,同时应警惕低压不要过低。有些老年人体魄健康,如果能耐受, 也建议血压可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

要提醒的是,如果高血压患者还合并有糖尿病、慢性肾病的患者,情况则不同,血压需控制更加严格,最好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左右。

哪种降压药物更适合老年人呢?冯颖青介绍,目前常用的降压药分为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它们有各自的治疗特点,适合不同的人群。研究显示钙通道拮抗剂和利尿剂能显著降低老年人血压,尤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至于该如何选择、搭配,最好让医生进行评估后判断。除此之外,由于低压太低与动脉硬化有关,因此,医生还建议这类老人同时服用改善血管弹性的药物,例如降脂药,有助于减少高低压之差。

降压过猛易出现“餐后低血压” ●至少监测血压两周,每天一早一晚

对于刚开始服药、血压还不稳定的老年患者,一般建议至少密切监测血压两周,每天两次,一早一晚(早晨6-10点钟期间血压较高,波动最大,而这个时候也是最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时段,最好早晨洗漱完毕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静坐10分钟,开始测量血压。许多人在傍晚也容易出现血压高峰,最好在傍晚睡前坐10分钟后测量血压)。家中测量血压强烈推荐电子血压计。冯颖青提示说,对于像张伯这类压差较大的老人,在刚开始调整药物阶段,最好饭后(特别是午饭后)也监测血压,这时容易出现餐后低血压。

当血压过低时,老人会感到困倦、乏力、打哈欠不止(有的甚至吃着吃着饭就睡着了)、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现这些不适时,提示老人需要就医,调整降压药物的类型,以及剂量。

有的老人长期存在低压降到过低,但没有什么不适,于是就不告诉医生,也不调整药物。这是很不可取的。冯颖青强调,低压是会影响心脏血液灌注的,长期低血压会导致回流心脏的血液“动力不足”,而增加心梗发生的风险。

文章来源:http://health.72177.com/2015/0206/19259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