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教之家 科教动态
杭州人大代表聚焦职业教育 为振兴实体经济铺路搭桥
2015年02月04日 22:41中新网杭州2月4日电(见习记者 吴雨辰)提到职业教育四个字,恐怕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蓝翔技校”,并对此嗤之以鼻。4日,在正在进行的浙江杭州两会上,几位人大代表均表示,要振兴实体经济,就必须要重视职业教育,对现有的职业教育模式进行改进。
2014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细化了32项工作任务。其中包括实施示范校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中职基础能力建设等措施,堪称中国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
杭州市人大代表、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马里松认为,该文件的出台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文件,为中国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可是,眼下职业教育仍有阴影笼罩。社会地位不高是目前职业教育的普遍现象,与此同时,各地高级技工的普遍性缺乏,逐渐成为制造型企业的心病。
近年来,浙江也多次提出要回归实体经济,发展高端制造业,去年还提出了要打造高端的“浙江制造”品牌,这一切都离不开高级技术人才的支持。
“现阶段杭州的发展非常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这种需求甚至不亚于杭州引进的顶尖的技术人才。”马里松说,“我认为‘浙江制造’如果要实现的话,不仅仅要一批高精尖的科技人才,还需要有一批技术性的劳动者来支撑它的发展。”
杭州市人大代表,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教授徐志康也表示,中国的高人口决定了中国必须要发展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要发展,就需要高水平高素质的劳动者,这些劳动者恰恰应该来自职业学校。
那么,高级技术人员如此缺乏,需要如何培养呢?
马里松认为,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政府需要搭建“人才立交桥”,为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更宽广的选择。
“现在中等职业教育学完了就是两年高等职业教育,这就到顶了,现在我们要突破这个,高职毕业后可以直接工作,也可以再读本科,之后甚至还能读职业院校的硕士。”马里松告诉记者,这种选择能够让家长和孩子提升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会产生职业教育就是为了就业的误读,这也是高端制造业大国德国所采用的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徐志康告诉记者,中国的高等教育的同质化,导致了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也造成了高级技术人才的缺乏。要摆脱这种现象,必须把高等学校分类,极少数的学校去从事学术类的研究,多数学校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另外,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企业也要发挥重要作用。
马里松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和企业合作,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而企业要长期发展也一定要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
在企业和职业教育的对接中,杭州三替集团无疑是其中的先行者。
2014年9月,杭州师范大学·三替家政学院正式开学,这个目前全国唯一一所家政专属学院迎来了首批300位学员,据透露,三替集团已经为学院开办投入了100万资金。
杭州市人大代表、三替集团董事长陶晓莺告诉记者,三替家政学院的学生毕业后,三替集团既能为他们提供就业,学生也可以去其他企业发展,此举旨在建立一个企业的后备人才库,还能为全国的家政服务业打造人才。
“真正打造人才,而不是为了盈利,这才能真正的把职业教育做好。”陶晓莺说。(完)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edu.72177.com/2015/0204/19250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