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科教之家 科教动态

北外党委书记韩震:做社会价值引领的时代先锋

2015年02月02日 21:54

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高校要走在前列,做社会价值引领的时代先锋。

高校首先要坚定广大师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大学生是青年精英,他们的精神面貌决定着中国未来的精神面貌,他们思想的高度决定着民族未来的思想高度。为此,我们就要加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用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用事实和道理讲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用比较和分析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青年学生真正自觉地确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高校要加强师生的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师生的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高校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师生言行的影响力。高校师生道德素质提升,可以为巩固中华民族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做出特殊贡献。道德思想教育,本质上不是一部分人教育另外一部分人,而是人们之间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看到身边的好人好事,我们就可以做到相互激励、见贤思齐;我们每个人的点滴善行,就可以积善成德、汇成宏大的社会力量。在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价值取向上确立正确的方向,这样我们才能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道德基础。

高校要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引导管理,不断激发广大师生奋发向上的正能量,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此,我们就要把握导向、守好阵地、带好队伍。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旗帜鲜明地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要坚决抵御不良风气和思潮的侵蚀,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在壮大主流舆论的过程中,要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师生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理解、接受、认同,真正成为高校主流价值观。在不断提升正能量的过程中,要学会创新,善于运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师生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师生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在互联网时代,要尤其注意思想宣传工作与新媒体的结合。思想宣传工作,软性渗透比生硬的直接灌输好,平等对话比居高临下的效果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一定要改变话语体系,不能一味依赖纯灌输的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像调味品一样,或者像盐一样,调在我们做出的各种佳肴里,让大家吃下去有利于健康,如果让师生直接吃盐效果就不好了。

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对于学生来说,什么是真正的发展?真正的发展是知识、精神、价值的上升,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消费了多少价值,而在于创造了多少价值。人的创造力从哪里来?关键在于自己的责任和知识能结合。这样,个人的发展就与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了。高校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绝不是人人都天天说24个字就万事大吉了,而是体现在高校的所有工作环节中、渗透在师生员工所有的言行之中,决定我们思考的方向、行为的方向。价值观需要在体验中内化,在实践中升华。立德树人,就是高校的全部工作内容和工作环节。

最后,高校要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着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韩 震)

文章来源:http://edu.72177.com/2015/0202/19239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