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教之家 科教动态
评论:从加分到转学,被玩坏的入学游戏
2015年01月28日 12:45近日,媒体曝光湖南大学一次性接收17名外校硕士生转入该校就读,他们从排名低于湖南大学的学校转出,公众质疑存在“暗箱操作”。湖南大学通报,决定撤销同意这17名外校研究生转学的决定,并启动调查追责程序。记者了解到,其中部分学生的亲属确为当地教育或行政部门官员。(1月27日《新京报》)
当地教育厅官员承认其儿子也在“转学17人”之列——如此瓜田李下,难免让人联想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
公正严肃的转学制度,沦为荫庇子弟的灰色福利?事实若真如此,高校转学制度恐怕也难免要遭遇一棒打死的命运。因为眼下的舆论,已在关切“转学制度面临存废之争”。这种因噎废食的流氓思路,虽然不堪一驳,但在当下的中国教育界,似乎又是公平正义的“守护神”。个中道理很简单:转学无可原罪,但如果制度设计漏洞百出,制度执行又长袖善舞,两害相权取其轻,干脆不如关了转学的大门。
回头看来,从“加分”到自主招生、再到转学,按理说都是最正常不过的制度设计。甚至某种意义上说,取消是一种明晃晃的退步:它意味着粗暴的一刀切,意味着教育自由版图的收缩。17人说转就转了,固然令人生疑;17人说不转就不转了,这能算是公平的纠偏?
眼下,湖南大学的“追责程序”,注定无法不孚众望:一则,在转学事件上,湖南大学的位置,恐怕未必那么主动,在熟人规则与权钱规则的语境下,高校从来无法独善其身,“自查自纠”早就难以自证清白;二则,转学事件牵涉众多,甚至地方教育厅都魅影重重,仅靠涉事高校来“追责”,就算动机纯良,起码也是力不从心的。更重要的是,此事不能点到“17人”为止,如何将程序与结果晾晒在公共监督之下,需要顶层设计直面质疑。
这是一个可怕的逻辑:正常的教育制度,玩坏一个,就关上一扇门。长此以往,教育改革莫非要回到刀耕火种的年代?招录上的问题、资金上的问题,往往是高校寻租与贪腐的重灾区。不过,高校的这些核心领域,常年是信息公开制度难以企及的“特区”。如此下去,舆论监督不过是一场“爆料不休、补漏不止”的游戏。教育的门坏了,不是要砌上一堵墙,而是要让这扇门锤炼为“百毒不侵、刀枪不入”的铜墙铁壁。 □邓海建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edu.72177.com/2015/0128/19217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