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前沿 亲子育儿
违背孩子生长规律的早教
2015年01月23日 23:37很多妈妈给我写信讨论孩子的早教问题,这些妈妈从孩子眼睛刚刚能聚焦就开始教他认字,才牙牙学语就开始让孩子背唐诗、学算术,等到三四岁已经奔波于各种早教班了。妈妈为了孩子的成长全身心地投入和努力,不过,如果努力方向错误的话,奋力向前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学龄前本是孩子最无忧无虑的一个人生阶段,吃饭睡觉玩耍,自然而然地成长,在玩耍中学会基本的生活能力,认识社会和世界。可现在父母热衷给孩子早教,强行干扰孩子的自然发育进程,美其名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生并不是竞赛,如果一定用竞赛来形容,那么是马拉松,不是百米短跑,马拉松选手起跑时的状态对于整个比赛成绩是无关紧要的。
孩子身心发育有其自然规律,比如“三翻六坐”是人人皆知的孩子身体发育的规律,能不能通过训练让三个月的孩子学会坐?父母们都不会愚蠢地去尝试,因为谁都能看得到三个月孩子的脊椎不够强壮到可以坐起来,强行训练会让孩子受伤。再说,孩子早几个月会坐对于他并没有什么意义。同样,孩子的大脑发育也有规律,大人不能因为看不到大脑内部的发育状况就以为可以随便去刺激,更改孩子的发育进程和规律。早几年认字和早早会坐一样对于孩子也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
爱利克? 埃里克森是世界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了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人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的阶段。婴儿如果得到了良好的照顾,他的需要被外界满足,他由此会对照顾他的人产生信任感,也会感到所处环境是安全的,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婴儿如果得不到周围人的关心与照顾,他就会对外界产生害怕与怀疑的心理,影响到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
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的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上厕所、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这时候,如果成年人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完成的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了自主感和自我肯定,能够自己控制自己。
相反,如果成人过分地爱护他们,处处包办代替,什么也不让他们动手;或者过分严厉,这也不准那也不许,稍有差错就粗暴地斥责,甚至体罚,例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尿湿了裤子,成人就对其责骂,孩子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
很多中国父母在这个阶段开始教孩子识字、算术、英语,背乘法口诀,而上厕所、吃饭、穿衣这些孩子想要自主去做的事情家长却百般地伺候着,不让孩子自己做,这正是妨碍孩子这一阶段正常心理发育的做法啊!
四到五岁是学前期,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的阶段。孩子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够跑、跳、骑车,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外面。除了模仿之外,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心,会问很多问题,手脚不闲着。这个时期,如果成人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为不横加阻挠,让他们有机会去自由参加各种活动,
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与进取心。
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否定与禁止,甚至嘲笑与指责的态度,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提出的问题是愚蠢的,自己的行为是不好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讨厌的;致使孩子产生内疚与失败感,他会变得缩手缩脚,不敢探索外面的世界,这种内疚与失败感会进一步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从上面学龄前孩子发育阶段可以看出来,父母在学龄前要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自由玩耍,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他有机会接触大自然。孩子才会由此建立起安全感和自信心,才会有毅力有 进取心。这些都是父母渴望孩子拥有的品质,如果大人不去错误地干预,耐心陪伴着孩子生长,孩子可以很自然地发展出这些品质。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出了严重的问题,家长四处寻求解决办法,这个时候真的就太晚了,因为前面的每一个阶段都陆续留下了问题,不是现阶段可以解决的。爱利克? 埃里克森认为治本的办法是用心理学的方式倒回去让孩子重新经历一遍他的生长过程,将错误的养育方式矫正过来,让孩子在每个阶段得到该有的满足。治疗时间因人而异,少的要一两年,多的要花几年的时间,有多少孩子有时间和机遇得到这样的治疗机会呢?
与其在后来出问题了想办法纠正,不如一开始就顺其自然地养育孩 子,不去拔苗助长。
我们对自然应该有所敬畏,对孩子的生长规律也要有份敬畏之心。家长们疯狂地往孩子们的头脑中装载他们认为有用的知识和概念,迫使孩子早早成熟,就和现在有人给水果催熟是一个道理,被催熟的果子,外表光鲜,可是食之无味,很快就烂掉了。一个人拥有童真的时间很短,成年期却很长,就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吧。有个父亲对我说:给了他快乐的童年,他成年以后可能就要痛苦了。可一个人如果连最该快乐、最容易满足与快乐的童年都不快乐,他在成年后如何能够体验到纯粹的发自内心的快乐呢?他的人生已经步入了把快乐放置在一旁的路,只怕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了。
父母以为成功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可是一个过早地被开发的孩子,后劲不再,很难达成父母所期待的成功。诸葛亮曾给兄长写信提到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他说儿子已经八岁了,聪慧可爱,但是因为过于早熟,恐怕以后担当不了大任。以诸葛亮的聪明智慧,能够意识到孩子要按部就班地成长才会根基牢固,他不担心孩子不够开窍,担心的却是自己儿子太早慧会影响其后劲。
可知中国有多少个天才,在无知的早教下,被摧残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身心都出现了问题。父母在洋洋自得两三岁的孩子会认多少个字,会背多少首唐诗的时候,是否意识到孩子有可能被延误了某些人格特征的发育 而影响到他以后的成长呢?
中国父母之所以热衷于早教,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自己对于生活没有安全感,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和担心,而把这种恐惧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要用孩子的“优秀”“出类拔萃”来使自己安心。在爱的旗号下,我们实际上把孩子变成了为自己获取安全感的工具,变成了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工具。
想要打破早教的魔咒,需要父母建立起内在的安全感,消除内心的恐 惧,需要在自己的心灵上下功夫才行。
尊重孩子的个体生长发育规律,陪伴孩子成长,不去拔苗助长,不去人为干扰,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耍,由此探索自然和世界,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早教了。
本文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授权摘自《用接纳成就孩子的一生》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fashion.72177.com/2015/0123/19204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