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之路 健康资讯
冬季补阳VS冬季饮食清淡 保健观点不一致该听谁的
2015年01月23日 23:16冬季天气寒冷,“养生热”又急速升温,“养生学说”更是在市民中盛行。然而这个人说冬季该“多进补”,那个人说还是该饮食平淡……不同的“养生”观点常常“打架”,让不少人迷糊、纠结、无所适从。那么,究竟应该听谁的?为此,本期列出一些冬季常见的“碰撞”养生观点请教本地专家。
观点对对碰1 冬季“补阳”VS“冬季饮食清淡”
入冬之后不少人开始吃肉“补阳气”。“我的手脚无论如何都是冷冰冰的!”一到冬季,刘女士就开始有这样的困扰。为此,她听某本养生书上的建议常用人参来炖牛肉、羊肉等来温补脾肾。奇怪的是,吃后却出现了鼻子出血、大便秘结、食欲减退等症状,感冒不但没好,还更严重了。
●专家分析
不少人一进入冬季就羊肉、狗肉的补,其实“补阳”对虚弱的人来说是一种调治方法,补是对虚而言,不是一概可补。其实,对于一般的人是不用在冬季大量进补滋腻厚味等食物的,否则容易上火。而对于有些人大病初愈或处在疾病期,专家认为盲目进补的做法也要不得。
观点对对碰2 “冬季滋补靓汤好”VS“老火汤易导致痛风”
市民陆先生今年50岁,平时喜欢喝汤,可是最近他听说冬季喝老火靓汤有可能会引发痛风。而本身患有风湿痛风的他,现在一见到老火靓汤就皱眉头,有时候确实很想喝就喝几小勺。
●专家分析
科学地讲,只有长期过多地摄入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豆制品、红肉等才会导致血液里的尿酸浓度增高,出现健康问题。如果只使用胡萝卜和猪骨头、菜干和鸭来煲汤,汤里面也不会有很高的嘌呤含量,引起痛风几率相对小些。即使是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也不会喝一碗就患上痛风,只有长期大量摄入才会出问题,偶尔喝一点反而对身体有益处。
观点对对碰3 冬吃萝卜少吃姜VS天凉多吃姜暖身体
“以前一到冬季,家里老人都爱吃萝卜,称自古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一说。有些观点提倡天气变凉后就应多吃萝卜少吃姜,但是,有些人又说冬天吃姜暖身体。”这观点互相“打架”,到底谁对谁错、该听谁的呀?林女士顿时没了主张。
●专家分析
冬季是否吃姜,最好应在均衡饮食的前提上,根据个体差异辨证做出调整。
冬季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对于一些湿热体质者不宜多吃姜等辛味之物,否则易上火。对于肺气虚者来说,则宜通过饮食“增辛”。“增辛”(辛字这里解作辣)者则重在养肺气,姜是温性的食材,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使消化的功能。冬季吃有利于暖胃,肺气虚者冬季适当食用既可养阳益气,又不至于太燥热。选择辛味食物最好多挑姜、葱、蒜,少吃辣椒。
观点对对碰4 冬干燥就应多补水VS喝水多易伤肾
“都说冬季人体较为缺水,每天喝8杯水能排毒,我跟着做了”。可让林小姐无奈的是,朋友告诉她冬季这样喝水有可能会伤肾。无独有偶,林小姐的妈妈岳女士患有冠心病、高血脂,听说多喝水可预防中风,她便开始有意识地每天多补水。起初还好,但一星期下来,岳女士渐渐感觉胃胀、食欲不振,有时还会感觉头晕、心慌,她意识到可能是多喝水惹的祸。果然,饮水量恢复到以前时,不适症状很快就缓解。为此,母女两很无奈,“我都不知道该喝还是不喝了。”
●专家分析
大部分的人进入冬季,容易出现咽喉干燥、口舌少津、鼻子出血、大便干燥等症状,再加上运动时的水分丧失,会加重人体缺乏水分的反应。所以最好定期注意补水。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过度补水,每人饮水量应视个人状况而定,因为摄水过多有可能会加重心、肾负担,所以有心脏病、高血压、肾病和水肿的人都不宜多喝水防干燥。因为大量水进入人体并被吸收后,会导致人体体液量明显增多,使血液变稀,血容量增加,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心脏不得不加大输送血液的力度和速度。
观点对对碰5 冬应“收敛精气内养”VS冬季锻炼耐寒力强
何阿姨最近很纠结。酷爱每天锻炼的她,最近却在锻炼的时候晕倒被送往医院。医生叮嘱她:“最近还是少锻炼甚至别锻炼了,因为冬季和其他季不同,稍不注意就有受凉感冒甚至患心血管疾病晕倒的危险。”
●专家分析
冬季运动能给身体以良性的刺激,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有助于提高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但冬季也并非运动越多就越好,特别是中老年人在冬季锻炼更要“留有余地”。从中医理论讲,冬季是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此外,冬季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会明显提高,本身有高血压的病人更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所以锻炼前最好能在晨起时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
此外,冬季气温下降,肌体在这种环境下会引起血管收缩,关节活动能力减弱,极易造成肌肉、关节、韧带的损伤。因此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记者 苏喜琳
●指导专家
广西医科大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专家鲁力教授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中西医结合脑病科专家黄李平教授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农泽宁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health.72177.com/2015/0123/19204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