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科教之家 科教动态

修身养性难敌功利心 “国学热”变“古文课”

2015年01月22日 18:39

中新社上海1月22日电 题:修身养性难敌功利心“国学热”变“古文课”

中新社记者 邹瑞玥

台湾人郑镇玲是洪淑慧亲子共读道德大讲堂的老师。这是一个以国学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公益平台,2005年从台湾发展到上海。最近,郑镇玲班上一个学了两年、即将上小学的孩子忽然弃学了。她的妈妈告诉郑老师,同龄孩子都在学前班学了很久,自己的孩子算数、写字、英语一样都不会。为了在入学面试上不至于输给其他孩子,家长决定放弃,虽然孩子很想来。

从百家讲坛到孔子学院,近年来“国学”开始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各种国学读本走红、“私塾”忽如一夜春风来,囊括了从学龄前孩童到成人的各种课程。郑镇玲说,在他们的课堂里,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唱《论语》、《弟子规》等经典,他们的核心并不是理解经书,而是爱的鼓励以及“以德为核心”的教育传统。

郑镇玲说,他们的讲坛每年到外地做活动时,常常被问及“你们是哪个学校,孩子都气质很好特别有礼貌”。郑镇玲认为,这是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国学而培养出的君子气质和人格魅力,让这些孩子无论在哪里都特别容易被看见。

中新社记者采访的几位老师,都肯定了国学对孩子道德心性的培养。无怪乎前几年的全国两会上,有委员提出将国学教育纳入中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认为这将是对只看“数理化英”、不读“四书五经”,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人文修养的应试教育的拨乱和补充。

然而现实里,因为应试教育而放弃国学课的却大有人在。一些家长虽然发现自家的“小皇帝”“小公主”上完课有所改观,但能坚持读的上海家庭非常少。“孩子一旦上学,便没有时间来上这些对考试没有帮助的东西。家长周末基本带着孩子在培训班到处赶场。”郑镇玲说,在台湾,大讲堂由于放在孔庙里位置不多名额也紧张,父母往往在孩子出生时就来预约了。许多孩子都能坚持读完,上了大学还会回来当义工。

汉霖国学书院的创始人之一张伟告诉中新社记者,他们最近接到不少家长的反映,要求增加与课业相关的内容培训。秦汉胡同国学书院则已经在增加。他们最新编纂的教材以近现代名人手札书画入手,名人名言和历史背景作为拓展,试图让课程更多和应试教育需要的内容结合。

上海兰生复旦中学六年级语文老师薛亦舒告诉记者,为适应小升初的学习,班上一些家长给孩子报了古文学习班,其中有一些就是国学班演化而来的。

“我们看似做着一样的事情,其实影响不一样。”郑镇玲对中新社记者说。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断层,人心逐渐失去了归宿,才导致了种种问题。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重新唤醒人们对国学的思考,重温经典。而带着功利心学习经典恰恰是南辕北辙。(完)

文章来源:http://edu.72177.com/2015/0122/19198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