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教之家 科教动态
中国抽象代数鼻祖曾炯:“曾-兰”定理享誉全球
2015年01月12日 20:25数学家苏步青为曾炯的题词
曾炯
抽象代数是上世纪2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的数学学科,它使代数学的研究逐步转向对代数结构的深入探索,对现代数学发展有重要而广泛的影响。在抽象代数“王国”中有一位重量级人物,他就是南昌人曾炯。
曾炯于上世纪20年代留学德国,师从被爱因斯坦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女数学家”的艾米·诺特。1934年,曾炯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是江西最早获得博士学位的数学家。曾炯还是我国最早从事抽象代数研究的学者,虽然42岁便英年早逝,他生前研究、后被美国数学家改进后推出的“曾-兰”定理(Tseng—Lan Theorem)却享誉全球。
出身贫寒渔家 7岁学会珠算
新建县长堎镇文化广播电视站站长胡啟鹏告诉记者,曾炯1898年出生在新建县生米街斗门村,父亲曾繁文以捕鱼为生。曾炯自幼聪慧,7岁随父捕鱼,学会珠算,从此与数学结下不解之缘。
那个年代捕鱼为生极为不易,曾炯一家几乎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读书是一种奢望,但曾炯有一位堂姑父名为雷恒,是晚清进士,当过翰林,见曾炯聪颖好学,主张送他读书。就这样,曾炯有了书读。他先在村里读私塾,然后又进入南昌市高桥小学,但由于家境越来越艰难,他不得不辍学,到丰城煤矿当了童工。生活的希望似乎就此破灭了,但曾炯没有放弃,他咬牙苦干,期待有朝一日能重新走进课堂。
1917年,曾炯考上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简称“一师”)。重返课堂,曾炯格外珍惜,他的勤奋在学校是出了名的,休息日,别人看戏、下馆子,他总是找一个僻静的地方看书;夜深了,他却还在灯光下温习功课。
学生时代走上街头宣传爱国救国之理
曾炯发奋苦读,但他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他还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据《江西历代杰出科技人物传》介绍,五四运动时期,曾炯曾多次与学友走上街头宣传爱国救国之理。他上街演说,反对军阀战争,反对“二十一条”。曾炯曾多次遭到反动势力爪牙的殴打,一次,他身穿的粗布大褂都被撕成了碎片。
曾炯不仅对国家饱含一腔赤诚,对父母也非常孝顺。一次,在演讲比赛上获得了10元银币的奖金,他不动一文,全部交给母亲,并托付母亲拿出4元给邻居孤老。
考取德国柏林大学
在“一师”期间,曾炯对数学的兴趣越发浓厚,数理化成绩都非常好。“一师”毕业当了几年小学教师后,曾炯考上了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数学系。
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曾炯虔诚地问学求知。刚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数学博士陈建功在数学系任教,曾炯刻苦钻研的精神大大感动了他。陈建功认为曾炯大有前途,便鼓励他出国深造:“现在德国哥廷根大学是世界数学的中心,有机会你一定要去那里。”
铭记导师的教诲,曾炯更加努力学习。1926年,曾炯考取了江西庚子赔款赴欧美留学生,被德国柏林大学录取。按照师范毕业生的规定,出国前他在九江省立第六中学等学校完成了2年教学任务后,才于1928年秋赴德国。
师从“最伟大女数学家”诺特
哥廷根大学,世界著名学府,诗人海涅在该校学习过,自然科学家洪堡也在该校学习过。1929年的春天,这里来了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他的名字叫曾炯。
在柏林大学学习一年后,曾炯转入哥廷根大学数学系,他的导师就是被爱因斯坦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女数学家”的艾米·诺特。据说师生第一次见面有这样一段对话:诺特:“你很像日本人,是吗?”曾炯回答:“不,我是中国人!”“呵,对不起,大家都说日本留学生最用功。”“学习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愿跟世界各国的同学们比一比!”
也许是曾炯的自信打动了诺特,她非常看重这名中国学生。1933年,因纳粹排犹,诺特被迫移居美国,临行前还一再嘱咐曾炯要完成学业。当年,曾炯发表重要论文《论函数域上可除代数》,并在题注中写道:“在此谨向导师诺特致以诚挚谢意,在她的鼓励之下,本文作者开始进行这一工作,在本文撰写过程中,她孜孜不倦的教诲和帮助,使得作者最终得以完成本文。”
上世纪30年代
获1.6万英镑学术奖金
据《江西历代杰出科技人物传》记载:“1934年,曾炯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当时哥廷根大学数学系是哲学院的一部分),为江西最早获得博士学位的数学家。”当年下半年,他得到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资助,到德国汉堡大学深造,著名数学家E·阿廷(Artin)对他颇多勉励。为表彰曾炯对世界数学做出的贡献,欧洲跨国性科学基金组织“万国科学基金会”还发给他1.6万英镑奖金。当年在大会上,诺特发表讲话:“我要对我亲爱的学生孩子曾炯说,中国的留学生最用功,学得最好!”
曾炯靠中国“匹夫”的志气,夺得了同时代别国人未能夺得的荣誉,德国的学者们、师友们都特别器重他,哥廷根大学要他长期留校任教,德国一位美貌女郎还提出要与他成婚,曾炯都婉言谢绝了。因为他心中放不下万里之遥饱受战火摧残的家乡,他要回到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被推荐至浙大数学系任教
1935年7月,曾炯回到祖国,被推荐至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当时,浙大校长是竺可桢,数学系主任是苏步青,数学系教授有陈建功等。曾炯任数学系副教授,讲授包括抽象代数在内的代数方面的课程。
在浙大,曾炯严格要求学生是有名的。倘若学生在学习上没有下够功夫却想过关,那是绝对办不到的。他相信严师出高徒,这种思想也渗透到对家族晚辈的教育中。为了让侄儿不至于“死于安乐”,曾炯安排他到杭州的一家印刷工厂当了两年学徒工。后来,这个侄儿同时考上了初中和师范学校,曾炯又主张他读师范学校,因为“读师范比读普通中学更艰苦,利于造就人才”。曾炯认为,艰苦奋斗能开拓智慧,磨炼意志,倘不争气,再好的条件都是白搭。
42岁因胃出血逝于西康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炯回到南昌避难。1937年10月,曾炯带着新婚妻子赶到西安,任教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数学系。1939年,西康省(旧省名,包括今四川省西部及西藏自治区东部地区)办了一所“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 受校长李书田之邀,曾炯到该校任教。曾炯带着妻子登山渡水,长期折腾,落下了胃病。战火纷飞,缺医少药,曾炯到西昌后不久,胃穿孔大出血,不幸于1940年11月逝世,年仅42岁。曾炯去世后,竺可桢先生在日记中写道:“中国代数后起之秀将乏人矣!”数学大师陈省身也在回忆文章中写道:“他回国后没有充分发展他的才能,是国家的损失!”
胡啟鹏告诉记者,就在曾炯逝世前不久,国立中正大学在江西泰和创立。新任校长胡先骕广纳人才,充实办学力量。“他听说曾炯在数学方面很有造诣,又是南昌老乡,就想请他到正大数学系任教,可惜聘书还没有发出去,曾炯就已逝世。”胡啟鹏说。
曾炯是中国最早从事抽象代数研究的学者,在抽象代数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1936年,他在《中国数学会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一个定理,但由于战乱关系长期不为国外同行所知。直到1952年,美国数学家S·兰才看到这个定理,并将它改进后重新推出,在全球数学界引起轰动。人们一直误认为S·兰是这个定理的首创者,直到上世纪70年代,该错误才得以纠正,数学界遂把该定理称为“曾-兰”定理(Tseng—Lan Theorem)。记者 魏莹 文/图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edu.72177.com/2015/0112/19156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