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之路 健康资讯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应饮食调理
2015年01月06日 15:46提起“三高”,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就在人们忙于和“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战斗时,另一威胁正悄悄袭来,那就是高尿酸。据研究,我国成人中高尿酸血症的校正患病率为8.4%,但因该病少有临床症状,往往引不起患者的注意。研究证明,高尿酸血症常与传统的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伴发,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高”以外的“第四高”。>>烧烤加啤酒不是尿酸高的唯一原因
“尿酸高,专业名称为高尿酸血症,无论是临床上还是体检中发现的确实越来越多。”省千佛山医院风湿免疫专家刘文波不无感叹地说。
据估计,目前,我国血尿酸值过高的人约有1.2亿(约占总人口的10%),已接近甚至超过了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人数,成为名副其实的“第四高”。
专家介绍,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人体内每天产生和排出的尿酸都是相对恒定的,当尿酸生成增多或尿酸排出减少时,均可引起血液中尿酸浓度增高。
“生活水平提高,饮食越来越好,是造成高尿酸血症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刘文波提醒说,“尤其是像经常吃烧烤、喝啤酒、吃海鲜的人,发病率更高。当然,饮食习惯只是因素之一。”
据介绍,高尿酸血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基本上属于遗传性,40%-80%有遗传性家族史。这类人员的血尿酸增多主要是血尿酸合成增加,排泄减少,常与肥胖、高血压病、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关系密切。继发性主要因肾脏病或脱水造成排泄减少,如患血液病时可因细胞增多或化疗、溶血等细胞破坏过多而引起尿酸生成过多;大量进食含高嘌呤的饮食也会引起尿酸生成过多。
研究证明,经济发展水平往往与高尿酸血症成正比,饮食原因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致病因素。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一项研究表明,城市居民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分别为14.9%和6.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比较高的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也较高。
此外,高尿酸血症还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但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男女比例约为20:1。“女性在绝经期前有雌激素的保护,可以促进尿酸排泄,因此痛风患病率明显低于男性。但女性在绝经期后,患病率会明显升高。”刘文波说。>>痛风不是尿酸高的唯一危害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最重要生化基础,所以一提尿酸高,人们会自然想到痛风。”省千佛山医院风湿免疫专家刘文波介绍,正常人的尿酸参考范围是90-420umol/L(不同的检测方法,参考范围不同),如果尿酸长期高于上限,呈过饱和状态的血尿酸就会结晶沉积于关节内外组织,从而出现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等,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痛风。
刘文波表示,痛风是以高尿酸血症为前提出现相关的症状,但并不是所有的高尿酸血症都必然出现痛风。研究表明,只有部分(约5%-12%)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痛风。
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最初的临床表现,多在饮酒、高嘌呤饮食、劳累、手术、外伤、药物等诱因下出现急性发作,一般数日可自行缓解,间歇期正常。
刘文波提醒,高尿酸血症还可能会引起慢性肾损伤。这是因为高尿酸血症可导致尿酸在肾脏沉积,导致尿酸性肾病,包括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急性高尿酸血症、尿酸性肾结石。而肾功能损害可致尿酸排泄进一步减少,加重尿酸血症,加重肾功能损害。
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还证明,高尿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美国、加拿大等一项多国联合研究证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冠心病总体发生风险增加9%,高尿酸血症患者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16%。高尿酸血症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高22%,卒中死亡风险高33%。>>常饮酒应定期检测尿酸水平
“高尿酸,往往开始没什么症状,所以大家都不重视。”刘文波提醒说,如果体检中发现尿酸高,要高度重视,但也无须过分担心,因为一般认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无需药物治疗,只需调整饮食,避免肥胖、过劳、酗酒、精神刺激等就可以。
因此,专家提醒市民应留意自己的尿酸指标,尤其是一些高危人群。例如,经常喝酒的人、工作忙碌压力大的人以及肾脏功能退化的人,这类高危人群最好定期检测自己的尿酸水平。
如果发现自己尿酸超标或者已经临近界值,生活中就要尤其注意。专家提供了几个“小妙招”:
如果发现自己尿酸过高,每天至少喝水2000毫升,以增加尿量,尽可能把过多的尿酸排出去,夏季应适当增量。碳水化合物可以促进尿酸排出,每餐应以馒头、面条、玉米为主。适量进食中嘌呤食物,如牛肉、菠菜、豌豆、蘑菇等。对于肉类食物可先煮汤弃汤后再烹食,这样可以减少嘌呤含量。
此外,最关键的是少吃嘌呤高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同时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运动时不可过量,禁止剧烈运动如踢足球、快跑、滑冰、游泳、登山等。保持理想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应积极控制体重。
专家提醒,如果高尿酸血症合并有痛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时,或者尿酸严重超标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药物治疗。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health.72177.com/2015/0106/19132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