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之路 健康资讯
中国医改的“杭州实践”:分级诊疗破解“看病难”枷锁
2014年12月28日 16:45中新网杭州12月28日电(见习记者 王逸飞)周末一大早,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居民沈利琴就发现自己的外孙有点咳嗽。她没有像以前一样带孩子去几公里外的大医院挂号排队,而是抱着小家伙来到了小区里的“社区医院”。沈利琴说,在10月签约社区“家庭医生”后,她便养成了看病先来这里的习惯。
“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小毛病一样看的好,有需要的话从社区还可直接转诊到大医院,不用花时间排队,省时省钱省心。”沈利琴说。像沈利琴一样,如今越来越多杭城居民的就医正在变得方便。
“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冷冷清清”。今年,针对呈“倒三角”状的就医体系,杭州分级诊疗探索全面提速:社区医疗卫生网点体系迅速壮大,智慧医疗助力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制度推进与体系建设衔枚疾进。
在业内看来,分级诊疗是杭州医改步入深水区的重头戏,作为中国医改探索的排头兵,杭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杭州模式”。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自亮在接收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杭州实践体现了医疗的公共性、信息化和优质服务的结合,克服了现行医疗体制和布局的限制,改善了就医体验,有效缓解了区域性医患之间的矛盾。
社区医院渐火的“杭州现象”
“这里能看好病,下楼走两步就到,自费部分还能减免三百后报销”、“我们年纪大的行动不便,许医生还能上门看病。”记者走进杭州市南星街道玉皇山社区卫生服务站采访时,几位正在输液的老年人向记者说起了自己的感受。
“现在平均每天来站里的病人有一百一二十人,有时忙起来一天都停不下来。”给一位病人打上点滴,站长许美群终于有空坐下来,端起一杯早已没有热气的茶。作为副主任医师的许美群有着12年从医经验。她所在的卫生服务站,正是社区居民口中的“社区医院”。
玉皇山社区是一个撤村建居的老社区,有常住人口5500余人。对于该社区许多居民而言,现在有个头疼脑热不必跑到市里大医院排队取药,来服务站找许美群是第一选择。
许美群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赢得居民信任,首要因素是人员、设施的不断完善。
目前玉皇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已有全科医生2人,还配备护士、中医、妇保儿保医生等,这也是杭州众多社区医院的基本人员配备;在硬件上社区医院已基本满足治疗常见病的需要;在药品上,随着66种新药即将补充进“社区”,杭州居民将享受到更大的取药便利。
今年10月,玉皇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入“医养护一体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行列,按每1000-1500名居民配备一名全科医生的要求,许美群如今已经成为千余名居民的“家庭医生”,主动上门为病人服务。而截止至12月1日,杭州已有800多名全科医生参与签约,推动服务升级,签约居民超25万人。
此外,杭州社区卫生机构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渠道也日趋通畅。“一方面,市一院首席医师每月都到社区来。另一方面,我们的区域双向转诊系统可以为社区居民预约12家大医院的门诊。”许美群说,近三个月她已为40多位居民申请了就医“绿色通道”。
以玉皇山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例,随着分级诊疗政策的不断推进、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提升,今年来就诊的病患人次比往年多出了二到三成。
在杭州主城区,像玉皇山社区卫生服务站这样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已达300余个,基本实现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中心的15分钟就诊服务圈。去年,杭州共有3300余万人次在社区医院就诊,今年预计这一数字将达新高。这些覆盖全城的“社区医院”,也逐渐改变着杭城居民的就医习惯。
“智慧医疗”发力彰显“杭州特色”
分级诊疗,简单说即小病在社区就诊,大病才去大医院。其中社区与医院间的转诊成为了关键环节。目前杭州各社区医院接入的“区域双向转诊平台”,已与市级医院内部业务信息系统,以及部分省级医院无缝对接,保证居民通过社区医院向大医院预约挂号。
以“区域双向转诊平台”为代表,近年来杭州“智慧医疗”的发展,已在省会城市中居于领跑地位,成为杭州的又一张金名片。在分级诊疗的推进中,“智慧医疗”项目所贡献的力量,也使得这条实践路上的“杭州特色”愈发凸显。
2012年开始,包括分时段预约诊疗、智慧医疗诊间结算、出入院床边结算、远程会诊系统、双向转诊系统在内的便民惠民举措在杭州相继实施,特别是全国首创的智慧医疗诊间结算服务的持续推广,患者看病时在医生诊间就可付费,对于缓解“就医难”,减少等候时间发挥了巨大作用。
去年,杭州市开始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助力分级诊疗。影像会诊中心、临床心电会诊中心、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相继展开。以心电会诊中心为例,基层医生将把患者病情资料通过互联网传至大医院监控系统平台,医生就可以快速诊断,作出治疗决策。上述措施建立起上级医疗机构与基层的技术帮扶与协作机制同时,也促进了“首诊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秩序形成。
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专家评估杭州“智慧医疗”项目时曾评价:“杭州智慧医疗实现了‘全院通’智慧结算、‘全城通’智慧应用、‘全自助’智慧服务、‘全人群’项目覆盖,在理念、技术、机制、模式、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创新性。”
杭州市级层面在全力发展“智慧医疗”助力分级诊疗的同时,更为难得的是,下属行政区在分级诊疗探索中的“智慧”创新也从未停止。
今年,西湖区推出了国内首个新型智慧移动医疗服务项目--“社区健康通”APP,居民通过该APP手机端可便捷预约上级专家号,还可以与医生实时在线交流;江干区组织社区医生与浙医二院、邵逸夫医院、杭州市红会医院等大医院名医结对并开展培训,已有近百名全科医生拜名医为师;上城区则与浙医二院等建立了专家专网预约系统,候诊的时间段精确到半个小时……
自上而下的联动创新,使得杭州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而“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模式也雏形可见。
分级诊疗衔枚疾进演“杭州速度”
“杭州医疗改革成效显著,医养护一体化、分级诊疗等改革稳步推进,达到了‘百姓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人心’的改革目标。下一步要更好地适应深化改革的新精神,要进一步探讨推动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在9月份调研杭州市卫生计生委时,杭州市长张鸿铭表达了市政府对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的重视和期待。
今年以来,杭州市政府层面从顶层设计入手,推进步伐不断加速。
3月,杭州市政府发布《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构建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深化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资源共享,引导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机制。6月,《关于推进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的实施意见》出台,为杭州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提供了驱动力。
在财政支持方面,杭州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力度,资金规模增长不断加速。
10月,杭州医养护一体化全科签约服务迅速推开,居民签约服务费为120元/年,杭州市、各区政府将承担其中108元,2个月来此项支出累计已超过2700万元。2014年全年,杭州市财政投向医疗卫生领域的资金将超18亿元,同比去年增长5%以上。
在制度推进方面,杭州紧跟浙江省政策方向,落实进程不断加速。
两月前,浙江分批启动全省分级诊疗试点。试点方案虽未对杭州提出明确时间要求,但记者了解到,杭州重构就医体系的尝试将于明年1月份全面展开。通过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和引导分级诊疗的医保政策、财政政策和物价政策,让更多的居民选择首诊在社区。
分级诊疗的层层推进,正让越来越多的杭州市民感受到就医方便:下城区居民李福的家在水陆寺巷附近,距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不到200米,如今李福一家都签约了“家庭医生”。“小毛病在家门口就能看好,不用再舍近求远。平常过来测测体重血压等也方便,医生还常指导饮食与生活习惯,身体离亚健康越来越远了。”李福笑称。
西湖区的吴女士因血糖偏高时常需复查治疗。往常她去趟医院需大半天时间,对体力和精力都是很大的耗费。如今安装“社区健康通”APP后,吴女士可与社区医院的医生在线交流、预约检查,医生还可通过该软件将吴女士向浙江医院转诊。吴女士说,现在去医院从预约到检查治疗,可以省下3倍的时间。
针对杭州分级诊疗的探索实践,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改的核心问题,是医疗资源配置是否不合理。杭州分级诊疗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架构,将大医院与社区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让社区医院与大医院权责明确了,合理有效引导了病人群的分流。这对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行之有效。”
而对于杭州“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范柏乃认为,类似契约服务关系在方便居民就医的同时,更可以给居民提供预防、保健的一体化服务,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
“医改正处于攻坚克难的阶段,杭州的分级诊疗实践能在全国颇具名气,甚至领先一个身位,这与杭州注重保障居民实际需求、持续加大基层医院投入力度和合理化的人员配置密不可分。”范柏乃说,在未来医疗资源配置均衡化的持续推进就医体系重构过程中,杭州有能力给医疗体制改革更多可借鉴经验。(完)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health.72177.com/2014/1228/19092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