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科教之家 科教动态

南科大党委书:南科大的影响十年左右见分晓

2014年12月16日 12:03

12月15日,南科大党委书记李铭在成都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

2011年,南方科技大学自筹招生时,在四川录取了一位学生。

此后的三年招生人数 分 别 为20、20、30人,明年将再增加10人。

明 年 ,学校继续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

其 中 ,高考成绩占60%,高中学业成绩占10%,南科大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

15日上午,成都合江亭旁的一酒店小套房会客室中,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照了进来,暖暖的。

这个房间,曾经接待过无数想要进入南方科技大学就读的四川学子,少年们坐在这里,那个鹅黄色带着格子花纹的沙发上,面对教授,讲述自己的青春、梦想和渴望。

而此时,坐在这里的,是前来四川召开招生说明会的南科大党委书记李铭。原本,这应该是校长的事务。今年9月,朱清时院士卸任,南科大校长的职位就一直空着,党委书记李铭一直代理着这个职务。

面对着记者一连串尖锐的问题,李铭坐在那里,还是那个鹅黄色带着格子花纹的沙发,同曾经坐在那里讲述梦想的少年一样,满怀激动,坦诚地回应起这些质疑,也讲述起了自己的“南科大之梦”。

去行政化不代表没有领导,是不能包办

华西都市报:您来南科大之前,一直是在政府部门任职,这一直是您备受质疑的地方,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铭:我是西安交通大学78级学生,82年毕业留校,在那教了10年书,担任过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对大学还是比较熟悉的。我本身从事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这也算是到实践中学习。因为我对大学教育还是比较熟悉的,所以我主动提出回到大学。

南科大以前是朱校长兼任书记,对老先生来说行政工作压力非常大,所以就安排我来协助朱校长,我们有所分工,有所侧重,共同推进学校的创建工作。

在办学的过程中,任何一件事,我会先听系上教授的意见,先听教授委员会意见,他们拿了意见,我才表态,学校才研究才决策,这样充分体现教授治学的作用。

华西都市报:您的任职,被一些专家看做是南科大“去行政化”改革的失败,您怎么看待?

李铭:去行政化,我理解的是在学校的治理模式上,应该是处理好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监督之间的关系,这四句话是去行政化的依据。

去行政化并不代表不要领导、不要校长。有了强大的行政团队,帮助老师解除后顾之忧,老师才可以专注做教学做科研。公立大学不可能永远吃政府这碗饭,自己要去找横向课题,找竞争性课题,弥补学校经费不足,学校的行政就要在这方面去发挥作用,给教授去搭桥铺路,推进我们的教授走向社会,竞争取得经费。

我理解的去行政化就是不能包办,首先党委不能包办校长的事务,行政不能包办教授和学生事务,而且要发挥广大的师生员工来民主治校,我觉得这些合成起来,才叫做去行政化。

教学制度改革

“买”教授,买课程

华西都市报:提及南科大,关键词是改革,您认为怎么样才能保证学校改革的活力?

李铭:不再是“铁饭碗”。南科大学校的书记、校长、副书记、副校长是有行政级别的,其他所有人员,都没有任何级别,都是聘任制,你想,当饭碗不再是铁饭碗的时候,一定要努力干。这个人事改革是非常彻底的,你去国内所有高校去看,任何一个人都是不能轻易炒掉的,这也是很多校长比较头疼的问题。

5年来,有个别教授自己辞掉的,很快,我们也会按照聘用合同来执行,一些教授合同到期,我们会按照约定,双方自愿不再续约。

其实,南科大的改革不只是一个去行政化,我们是全面的法人制结构的代入,这让我们集中精力搞科研,办学校,这才是大学。

华西都市报:在人事方面以后还会进行哪些改革?

李铭:回去之后马上进行教学上的制度改革。在引进学校教授的时候,并不是全部都要聘任到学校,在公共基础课上,准备大部分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某个大学哪门课上得很好的老师,我们就购买一年的服务,专门给学生上一年这样的课程,上得好下一年就继续购买。英语、体育、数学等科目,都可以来购买。

“后朱清时时代”我们仍需要把想法深化

华西都市报:朱清时已经离任3个月了,这3个月来学校发生了哪些变化?

李铭:这3个月我们从教学、科研等方方面面通过了若干项学校管理的规定。以规来定事,不要以人来定事,这样学校会长治久安。

我们增添了一些规章制度,比如教授必须一学年要上两门课,在完成任务之后承担的课题研究、科技成果上,学校和教授应该怎么持股等等。类似的事情,方方面面都做了规定。同时,我们现在有大批的师资在陆续进,一年保持50至80位教授进来。

多年的行政管理经验告诉我,依规办事,更容易使人心服口服。这样比凭感情、凭印象做事,拍拍屁股做事要好得多,也可以公开的监督。当了那么多年的一把手,让我明白,制度比人治更可靠。

华西都市报:请您用3个词来描述南科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李铭:过去,开局影响力巨大。现在,是前赴后继,我们仍需要把想法深化,扎扎实实落到实处。未来,还需要大胆开拓。办一所国际化的国际一流的大学,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探索的。

南科大要产生一定的影响,我想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我们要有几届毕业生,要出一批科学研究的成果,要有对深圳乃至国内国际重要产业和重要领域的科学成果。

现在只是理念和做法的领先,效果还得留给后人去评断。

2015年,四川招生40人

12月15日,南方科技大学在树德中学举行招生说明会。学校公布,2015年在全国的招生人数将从去年的600人,增加到900人,招生范围从15个省份扩大到了21个省。在我省,将首次投放40个招生名额,如果学生意愿强烈,还会适当增加投放比例。

自招在高考后面谈分增到5%

往年的能力测试时间为每年三月,今年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能力测试调整在高考之后,初定6月中旬。从去年起,学校增加了有如国外高校录取学子之前的“面谈”环节,3%的分数隶属于10%的高中学业成绩中。今年,面谈分值增加到5%,该分值调整到能力测试的30%之中。

“这是面谈,不是面试。由至少两名教授与学生聊天,了解其特长、兴趣以及发展潜力。”学校陆为教授告诉记者,将面谈分值从平时成绩中剥离,表示我们更看重学生的平时成绩。

校长学子均可推荐4月截止报名

明年,学校同样只招收理科生。报名方式为中学推荐和学生自荐。四川学生如有意愿报考南科大,报名时间从现在持续到2015年4月15日。网上报名后,学生需寄送报名材料。

需特别提醒考生的是,高考成绩须达到当地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通过自主选拔材料审核资格的考生,须按规定参加学校组织的能力测试,能力测试形式主要以笔试为主,考查学生基础科学能力与人文素养,朱清时校长曾经出了一道考题是“从1写到300”,还被誉为测查毅力与细致程度的“神考题”。

新校长寒假前上任

“会有更大的动静”

今年9月2日,朱清时院士卸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15日上午,李铭透露,该校新任校长人选已经确定,寒假前就会走马上任。

而此次南科大的校长人选并未举行全球海选,而是由学校理事会、专家等综合各方面考虑进行推荐,然后由广东省委、教育部审核聘任。李铭透露,新任校长有海外学校和从教的经验,又担任过国内重点高校的领导,能力全面。而对于年龄的问题,李铭没有正面回答,他说,“年富力强,应该说在南科大干十几年不是问题。”同时,即将上任的校长已经跟李铭进行了很多次的沟通,“看得出来,想法很大,抱负很大,胆子也很大。”李铭说,“我想南科大未来会有更大的动静,不出一个月,你们再采访就又不一样了,南科大就是一个想干就能干成的地方。”

有人说,进入南科大, 需 要 勇 气 。而杨宁远认为, 选 择 它 ,就是因为喜欢它的科研氛围。师哥师姐不只成绩优秀

杨宁远是2012年进校的,当年在双流中学就读的他,在收音机里听到了深圳这所学校的名字、听到了朱清时。超出重本80余分的成绩,杨宁远拒绝了国内其余的名校。

“在我心中,他们不只是成绩很优秀,而是‘人’很优秀。敢于在没有颁发文凭、拒绝高考之时入校,为我们后来的学生开辟了一条路。”杨宁远是教育部认可南科大后进校的第一届。早他一年的“教改班”当年在全国高二招生,也就是说,杨宁远其实年龄与师哥师姐几乎都一样。学校采用书院制度,大家生活学习都在一块儿,他打心里不觉得有年级隔阂,当真佩服他们“开创了先河”。

按照南科大特殊的教学制度规定,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只要修满130多分的学分即可毕业。虽然明年才是集中毕业期,目前17岁的学生王嘉乐已经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另外两位学生分别被伦敦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录取。

科研课题熬到凌晨1点

杨宁远在高三时,就确立了未来想要做生物与化学领域的研究。目前,大三的他也正在学校“化学生物学”课题组与“有机小分子催化”课题组做研究,“遂了当年的愿望。”

大一进入南科大,不分专业只学基础理论,学生第二、三年逐步确立自己的专业方向,开始介入科研。当初没有选择国内高校,杨宁远最看重的就是南科大教授有90%以上都有国外教学的背景,他们会与学生一道做科研。大二时他便跟着教授做课题,最早接触师兄做的大课题分支,没想到自己把分支研究越做越大,最终确立了论文题目,即将投向国外期刊。

今年暑假,杨宁远只回四川呆了五天,其余时候从早晨8点忙到凌晨1点。“教授说,我们对科研课题就向对情人一样”。

教授的门可以随意敲开

班上有多少同学?对于杨宁远等南科大学生来说,他们不知道。他们没有“班级”的概念,不属于哪个班级。南科大采用如同香港科技大学的“书院制度”,杨宁远在“树仁书院”学习生活。

“树仁书院”与“致仁书院”是学校的两大书院。就如同电影哈利波特里演的,每个书院有一个固定的休息场所,学生休息与生活都在那里,可以在那里讲你的课题,或者拿着小提琴在那里表演。

与其余高校的学生聊天时,让杨宁远等学生最感慨的,是他们与教授的交流氛围。“可以简单在QQ上与教授预约一下,随时走到他们的门口,敲门进入。不论什么时候。”而大三的经常在凌晨做完研究,给教授留言,第二天就会得到及时的回复。

本组稿件采写 记者肖笛 张菲菲 摄影 吕甲

文章来源:http://edu.72177.com/2014/1216/19034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