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竞游戏 游戏动漫
《植物大战僵尸》改编为儿童剧 挖掘游戏正能量
2014年12月07日 08:52原标题:《植物大战僵尸》改编为儿童剧 挖掘游戏正能量
随着电子科技和网络的发展,本世纪西方,特别是美国,电子游戏流行,并很快地波及全世界。这类游戏不但孩子们和青少年喜爱,成年人中也有不少被吸引。因此,电子游戏的设计、制作和销售很快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经营体系,盈利多多。虽然这类游戏为消费者提供了娱乐,并对开发孩子们的智力、提高头脑灵敏度,甚至丰富知识面都有一定益处,但它们那类似赌博的巨大吸引力也让不少孩子着迷而影响学习。如何能够更好地利用这类游戏,弱化游戏胜负的赌博性去发挥其正能量,至今还是几乎无人问津的一个议题。最近,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把一款美国的电子游戏《植物大战僵尸》改编为儿童剧,搬上了舞台,开始在北京上演,并计划在全国巡演。虽然剧本还有些粗糙,在舞台声像处理和儿童观众参与、互动等方面还有改进余地,但这一尝试的意义和孩子们的认同已经在北京的演出中得到了肯定。演出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孩子们热烈呼应台上代表正义的瓜果蔬菜抵御僵尸进犯的战斗。随着剧情进展,较小的孩子们也变得勇敢起来,最后也能拿起塑料球抛向僵尸,参加战斗。但改编这个游戏为舞台剧的意义远不止于让孩子们有勇气与妖魔战斗。舞台剧作品减弱了、甚至否定了游戏胜负不确定的因素,从而突出了原游戏里较微弱的正能量。
美国的电子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的原文是Plants vs Zombies, vs可以翻译为“大战” ,但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对阵” 。所以,原游戏的设计是两方对阵,有输有赢,并不强调植物一方的胜利。这也是游戏之所以是游戏的特点。但是,经过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改编后,舞台剧摒弃了游戏输赢不定的可能。观众看到的是蔬菜瓜果个个勇敢地战斗,豌豆射手不断发射子弹、巨大的南瓜像个拳击手、大蒜发射刺鼻的液汁,还有满身带刺的仙人掌、坚硬的坚果、棍子般的玉米,他们组成一个保护家园的团队,最后击败了胆敢进犯家园的僵尸。在这个意义上,舞台剧就给了这个游戏以正面教育孩子们的作用,并因此把他们从无休止地操作游戏来争输赢的“游戏瘾”里解脱出来。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西方的影视、小说、戏剧和游戏都有很强的营利目的,但制作者也还是要顾及一些道德底线的。比如他们的电影在暴力和色情的噱头之外,也要扬善惩恶,也宣扬勇敢、忠诚、信誉等基本道德理念。在游戏中这类道德关照远不如影视,但不能说没有。例如《植物大战僵尸》就比单纯赛跑或找宝藏的游戏更富有意识形态因素。但它处理意识形态的办法是象征性的,往往人们在玩游戏时并不会意识到。首先,因文化差异,这里的“僵尸” (zombies)与中国人头脑里诈尸的可怕僵尸是两码事,它更多地与西方万圣节时用的道具联系在一起,因此可以看到在游戏设计中,那些僵尸的头型和缺牙的嘴巴很像万圣节时用南瓜雕刻的鬼脑袋。因此,类似我国百姓熟悉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 《植物大战僵尸》游戏里的好人、坏人设置为西方人司空见惯。这些僵尸在游戏里只是个符号,它们来自墓地,代表死亡和黑暗。而作为僵尸对立面的植物,在游戏里来自一个园子,它们代表的是生
命和光明。游戏还设计了园中的向日葵为所有植物提供能量,如果玩游戏的人忘记及时给向日葵输入能量,园中的植物就会逐渐枯竭,也就不能打败僵尸。这里的向日葵很明显是象征了太阳,因此游戏里潜在的教育内涵是西方永恒的善与恶、黑暗与光明、生命与死亡的对立和斗争。然而,原游戏胜负不定的特点极大地弱化了它的教育意义。而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把这个游戏搬上舞台,改编为话剧后,原来寓于游戏里的教育内涵就浮现了出来,而通过观剧的孩子们参与战斗的互动安排,也可以让他们获得团结一致战胜黑暗和邪恶的教育,并体会到胜利的快乐。
负责此剧运营的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东介绍说,他们的改编也得到了美国持该游戏版权公司的首肯。虽受到原游戏版权的一些限制,但还是有不少自主创作的余地。持版权的美国公司欢迎改编,因为这样一来他们的游戏会得到更广泛的宣传。而对我们的改编者而言,这个尝试也很有意义。首先,它是国内首次把游戏搬上舞台,编导者在剧中实际上结合了游戏、话剧、魔术和电影这四种不同的艺术类型,并且大量使用了三维影视、声光等高科技手段,在艺术表现手段创新方面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其次,这一尝试削弱了游戏的输赢机会主义性质,突出和强化了该游戏的正能量教育内容。舞台版的《植物大战僵尸》做到了洋为中用,是在市场经济无孔不入的当下采取既适应市场又抵制其不良影响的一个举措,值得肯定。此外,在全球经济和商贸政策上,我们一直强调互惠双赢。可以说,这次北京儿童剧院改编美国游戏并搬上中国舞台也体现了这样一个合作和双赢的精神。康式昭 刘意青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game.72177.com/2014/1207/18996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