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旅游旅行 旅游资讯

生态旅游正成为四川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4年12月05日 21:45

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林业是生态旅游的主体。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近年来,四川省持续发力生态旅游产业,切实巩固生态旅游强省地位,打造全国甚至全世界旅游目的地,林业生态旅游快速发展,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四大品牌基本形成,特色优势更加明显。 全省林业围绕建设森林生态、保护湿地生态、改善荒漠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定职责,持续打造重点品牌,推动生态产业协调发展。以卧龙、碧峰峡和成都等3个大熊猫基地为龙头,41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形成了大熊猫特色旅游产品。依托唐家河等“国”字号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形成了森林湿地观光疗养、野生动植物观赏等生态旅游产品。若尔盖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海螺沟、瓦屋山、九寨沟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邛海湿地、老君山保护区成为全国最佳野生鸟类观赏地。依托林业产业基地、家庭林场、林家乐、农家乐,形成了一大批赏花型、品果型、避暑型、园艺型等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了木竹、干果、菌类、药材等系列旅游商品。经过持续打造,我省已形成大熊猫、森林、湿地、乡村四大生态旅游品牌,一大批精品旅游线路已经形成。调查显示,省外来川游客70%以上以自然观光为目的,生态旅游吸引能力大大增强。

二是发展载体稳步拓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沙治沙、湿地保护恢复、地震灾区生态修复、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等重点工程,生态旅游资源不断增加。全省林地面积3.6亿亩,居全国第3位;森林面积2.59亿亩,居全国第4位;森林蓄积17.1亿立方米,居全国第3位;森林覆盖率35.5%,高出全国平均近14个百分点;森林植被年碳储量7700万吨,森林和湿地年生态服务价值1.62万亿元,居全国前3位。全省林业系统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23个(其中国家级22个、省级50个),占保护区总数的74%,总面积1.17亿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以上,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人工圈养种群均占全国的80%左右。已建成森林公园123个,其中国家级33个,经营面积76万公顷;建成湿地公园28个,面积超过3万公顷。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创建了35个A级景区,其中4A级以上景区24个,林业生态旅游基础条件大为改善。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红叶生态旅游节、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等活动,正在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有效载体。

三是组织力度持续加大,推介活动丰富多彩。 省林业厅与省旅游局签署了《关于推进林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与旅游、农业、环保等部门协调机制,制定了全省生态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组建了四川省生态文化促进会、四川省生态旅游协会、四川生态旅游网,编辑了《四川生态旅游》等宣传杂志。与媒体合作发布花卉和红叶等生态旅游指数,评选出全省林业生态旅游十佳县、百佳乡镇,申报了15个全国生态文化村,开展了最美花卉观赏地、四川花仙子等评选活动。争取到每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每年获得中央财政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300多万元,仅2014年达到1.57亿元;省级财政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雅安市、泸州市2013年森林公园建设投入分别达到1.9亿元、1.2亿元,达州市整合财力打造犀牛山、大坡岭、峨城竹海等生态旅游景区,绵阳、广元、巴中等地普遍掀起了发展生态观光、健康养老产业的热潮。

四是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助农增收作用凸显。 全省林业生态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逐年增加,2013年实现直接收入486.3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24%,较“十一五”末增长131%,年均增速32%。林业生态旅游总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年接待生态旅游游客1.9亿人次,成为林业生态旅游强省。成都市、乐山市、阿坝州产值突破60亿元,九寨沟县生态旅游收入十年翻了五番,景区林农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都江堰市2013年生态旅游接待2000余万人次,生态旅游收入17.4亿元,农民人均从生态旅游中获得收入3000元以上。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今年已接待游客175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15万人次),同比增加66.7%;实现门票收入9000万元以上,同比增加50%。筠连县春风村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1860元增加到2013年的15100元。广元市南河湿地公园将城市建设与湿地保护有机结合,日均接待人次超过3万。夹金山林业局依托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企业职工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林区职工和农民群众从生态旅游中得到了实惠,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大大增强。

文章来源:http://travel.72177.com/2014/1205/18991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