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科教之家 科教动态

评论:校园足球到职业足球还需质变

2014年11月28日 11:32

2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据了解,教育部将主导校园足球,通过设定足球为校园体育必修课、学生足球特长

将记入档案供升学参考、发展2万所足球特色学校、打造完善四级院校联赛、扩大高校足球运动队招生规模等多项举措,夯实中国足球的基础。

今后,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在校园足球方面的分工异常明确:前者主导校园足球的普及与发展,后者负责技术输送与水平提升。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当然好处颇多,但是,不能因此就把发展职业足球的“宝”全部押在这里。

首先,足球进入校园体育教学大纲,对扩大中国足球人口基数能起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全国每年有270万学生参与足球活动,到2017年会达到2000万人。如此算来,只要其中10%的学生经常参加足球运动(小学、

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我们的足球人口就会猛增到200万,这无疑能够改变过去“一穷二白”的局面。

其次,扩大高校足球运动队的招生规模,能让足球特长生或者踢足球有天赋的学生,有更好的出路。当然,如果把各职业俱乐部的青少年梯队纳入进来,让那些到了18岁无法进入职业队的孩子,能够进入大学踢球或者深造,这会突破家长认为“踢球无出路”的观念瓶颈。既让孩子强体健身,未来的出路又多了,何乐而不为?

然而,即使上述方面做得很好,也不能把校园足球等同于职业足球,人口基数增加,并不意味着中国足球的现状就能很快改观。由量变到质变,需要很长的时间。

目前校园体系中的师资力量,与竞技系列青少年球员的教练员差别太大,根本就无法满足职业足球所需青少年人才后备的需要。即使各个学校中都配备了职业的足球教练员,因为体育课时间、培训足球的时间太少,他们也难以得到系统的训练,专业基础肯定达不到职业球员后备的要求。所以,中国足协必须帮助教育部门做好技术输送与业余水平提高两个环节,才能真正发挥校园足球的功效。

所谓技术输送,就是要让学校教授足球的老师、裁判员群体更加专业化,在基础训练方面别落后太多。所谓业余水平提高,就是要建立足够数量的“业余足球俱乐部”,派遣高水平的职业教练员进驻这些业余俱乐部,让那些业余时间需要提高的学生,到业余足球俱乐部去训练。同时,校园足球的四级联赛尤其是高中和大学联赛的水平也要扎实提高,唯有如此,才能完成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的有效衔接。本报特约评论员肖良志

文章来源:http://edu.72177.com/2014/1128/18958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