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前沿 亲子育儿
30场图片巡展为留守儿童“撕标签”
2014年11月26日 18:29留守儿童摄影展
新行动
羊城晚报讯 记者梁爽报道:一提起留守儿童,“孤独”、“内向”、“缺爱”等标签便会伴随而来,而一位NGO工作者、今年7月刚从华南师范大学摄影系毕业的“90后”女孩黄恬恬认为这不是留守儿童的全部。她近日开启了一场主题为“爱我请理解我”的留守儿童主题图片展,年内将在珠三角的高校、工厂内巡展30场。
帮留守儿童摆脱凄凉形象
近日在中山大学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一层,一场主题为“爱我请理解我”的图片展揭幕。
简笔漫画勾勒了两个正在做鬼脸的男孩和女孩形象,紧随其后是放大的照片,内容是儿童和大学生们的鬼脸照片。这是展览的第一板块,名为《一样的天真》。
这些做鬼脸的人物中,既有黄恬恬在蓝信封中心工作时接触到的留守儿童,也有非留守儿童和大学生志愿者,但并没有标注他们的身份。“当你想认识一个群体的时候,你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我通过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和大学生志愿者一起扮鬼脸的方式,让他们呈现出跟主流印象中那些凄凉、可怜、渴望上学的照片有所不同的形象。”黄恬恬说。
如此急于“撕掉标签”,正是因为黄恬恬发现有太多人在给留守儿童“贴标签”,例如,人们总是选择性地看到他们的孤僻和内向,进而带有优越感地“关爱”他们。
用艺术的方式做公益
“撕标签”不代表否定留守儿童现象的存在。根据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超过6100万人,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黄恬恬以“爱有点远”来概括留守儿童的共性,希望让观众重新认识留守儿童存在的根本问题。
“如果非要说说我和别人的不同,大概就是距离吧,没错,我和爸妈在空间上的距离,有点远。”她模拟留守儿童的口吻写道。
“跟大部分公益机构组织的展览不一样,这场展览几乎隐去了我所在的组织的因素,直奔留守儿童这个主题,”黄恬恬强调,“我可以有底气地说,这个展览是艺术性比较高的展览,比起公益圈内人士的认可,我希望更多的公益圈外人士参与和看到这个展览之中,让大家看完这个展览至少感觉是好看的,是一个艺术作品。”
黄恬恬今年7月刚从华南师范大学摄影系毕业,大学时是蓝信封中心的志愿者,毕业后成为该中心的全职工作人员。作为一个摄影系毕业生,她发现公益圈内举办的大多数展览都带有“自High”、“说教”的意味,缺乏设计感,很难引起公益圈外人士的兴趣,或者办展的功利性较强,为了募捐而展示比较“催泪”的图片,反而造成了公众误解。
而这场展览的文本翻译、影像征集、插画设计全部出自于“非公益圈人士”之手,他们纯粹因为摄影、采访有意思而参与。黄恬恬发现,公益行为不一定总要“感召”和“怜悯”,艺术手段有其天然的吸引力。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fashion.72177.com/2014/1126/18945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