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之路 健康资讯
肿瘤专家:淋巴瘤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 尚无任何防癌食谱
2014年11月24日 16:33图为北京世纪坛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吴学宾
中新网11月24日电(健康频道 袁野)近日,关于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淋巴癌去世的消息风行网络。虽然相关细节未有透露,但肿瘤专家表示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最常见最典型的首发表现,约占全部病例的60%~70%,尤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其次为腋窝、腹股沟淋巴结,其他各部位均可发生。
此外,据专家介绍,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淋巴瘤的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率约为2.5:1。
我国发病年龄曲线高峰为40岁左右
男性或受行为习惯及讳疾忌医心理特点影响更易罹患
从医学组织学对疾病来源的分析,医学专业上把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而非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就称为“瘤”。“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因此就叫“淋巴瘤”。"癌"和"瘤"的区别并不是意味着“癌”就一定比“瘤”凶险,“瘤”就一定比“癌”良性。”北京世纪坛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吴学宾对中新网健康频道表示,恶性淋巴瘤根据其细胞的病理学特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 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
霍奇金淋巴瘤最重要的特点是在其淋巴组织中可以见到Reed-Sternberg细胞(R-S细胞,也称镜影细胞),除R-S细胞外,组织中还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嗜酸嗜碱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组织等,这些细胞通常被认为是反应性增生。根据组织学特点,霍奇金淋巴瘤又分为多种亚型。
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高度异质性,比霍奇金淋巴瘤具有更多的结外侵犯性和远处扩散。由于其高度异质性的原因,随着细胞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认识和分类分型也在不断的完善。
据吴学宾介绍,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我国淋巴瘤占肿瘤性疾病的3%~8%,淋巴瘤发病率在所有癌症中约占4%,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数的第11~13位。年发病率男性约为1.39/10万,女性为0.84/10万;发病年龄曲线高峰为40岁左右,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率约为2.5:1。
为何淋巴瘤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吴学宾表示,原因其实并不清楚,不过,在临床上,许多恶性肿瘤性疾病男性都比女性发病率高,如肺癌发病率男女比约为2:1;胃癌约为2.3~3.6:1,肝癌约为3~4:1,白血病约为1~1.6:1等等。国外科研人员认为,导致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生理原因造成的,而是因为男性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包括讳疾忌医等因素造成的。同时,尽管肥胖和吸烟是导致癌症发生的两大元凶已经众所周知,但是男性相比女性更不愿放弃恶习,转而以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
有人归纳认为,对于疾病,男人好掩饰,女人多夸张;男性身体有不适多不主动就医,常常多不能够耐受疾病痛苦后才就医,因而失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机会;患病后女性多严格遵循医嘱,男性则较粗放。因此,对于同样的疾病和癌症,男性走出阴影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另外,从社会对男性需求以及男性所从事的职业来看,大多数所谓"危,重,险"等职业都是以男性为主,因而受到职业伤害的概率也比较高。男性在社会职场众所承受的压力可能也比较大些。这些综合因素,特别是男性的诸多不良生活习性,可能是导致男性肿瘤包括淋巴瘤发病率较女性高的原因之一。
淋巴瘤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第11位
北京地区淋巴瘤发病率每年以3.33%速度上升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增生,恶性程度不一。据吴学宾介绍,临床上,这类淋巴结肿大的特点是无痛性进行性增大,质地较韧如(硬)橡皮样,边缘清楚,表面光滑、活动性,大小不等,米粒绿豆大小至10cm或数十厘米,甚至可有数个淋巴结相互融合形成较大肿块,固定并与皮肤粘连,皮肤表面发红,偶有破溃。深部淋巴结肿大需借助有关仪器设备等检查方可明确。
大约55%的淋巴瘤患者在初诊时有全身症状表现包括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出现这些全身症状通常是预后不佳的表现。另外还有皮肤瘙痒,乏力,"酒精疼痛"(约17%~20%的霍奇金患者在饮酒后约20分钟局部病变发生疼痛,机理不明)等。
吴学宾表示,淋巴瘤的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简单而言,由于已知(如病毒、放射线、化学毒物等)和/或未知的病因侵袭机体组织,使机体发生染色体易位、基因扩增、体细胞突变和基因缺失等,导致原癌基因的正常调控发生改变而激活,或抑癌基因的表达减少或丢失,由此而使肿瘤发生发展。
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白人要比其他人种更易罹患本病,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有两个高峰,15~30岁和50~60岁,我国双峰不明显,发病年龄多为40岁左右。
此外,淋巴瘤死亡率也占恶性肿瘤的第11位,且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但在肿瘤的构成比中,淋巴瘤则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即淋巴瘤在年轻人中较其它肿瘤为多。
在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城市要高于农村,经标准化后总体上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1.8~5.9/10万,而且近些年其发病率呈持续稳步性升高。据2012年北京市淋巴瘤中心发布的数据,北京地区淋巴瘤的发病率每年以3.33%的速度上升。
不过,欧美国家的淋巴瘤发病情况要明显高于我国和亚洲地区,其霍奇金淋巴瘤年发病率约为1~4/10万,占淋巴瘤的40%;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2~15/10万,占60%。大约以每年4%的速度上升。总体上,欧美国家淋巴瘤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我国。据资料统计,美国每年大约有50000例新发的霍奇金淋巴瘤,但是在我国,由于人口基数较大,每年的新发病例数也是不容小觑。
新药物和疗法提高患者生存率
防癌治癌食谱不科学 需平衡膳食
吴学宾表示,淋巴瘤的确诊必须依靠淋巴结的病理活检,目前随着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淋巴瘤的诊断将越来越精准。其他的全身性检查对判断淋巴瘤的分期、预后和指导治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淋巴瘤虽然是恶性肿瘤性疾病,但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的药物和新的疗法的应用,使淋巴瘤已经成为了一种可以治愈的肿瘤性疾病。” 吴学宾称,以放疗为主治疗I和II期何杰金氏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达90%,晚期(III和IV期)何杰金氏淋巴瘤以联合化疗为主的方案治疗,其治愈率也在50%以上。
此外,还有最新的"病毒治疗"方法(Virotherapy)。它是基于针对在特异的肿瘤靶细胞中病毒的选择性复制以有效地清除病人体内的这类恶性肿瘤细胞的最新的医疗技术,将开创肿瘤治疗的新时代。另外,其他的治疗方法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2)、细胞毒T淋巴细胞输注(CTLs)、肿瘤疫苗等生物治疗以及放射治疗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淋巴瘤的缓解率、长期生存率和治愈率。
治疗后该如何饮食?有分析认为,淋巴癌患者经过放疗后,对机体损害较大,临床常见灼热伤阴、口干烦躁等郁热伤津的现象。在饮食调理上,要多吃滋阴清淡、甘寒生津的食物,如荸荠、鸭梨、鲜藕、银耳等食品。这一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吴学宾表示,胃口不好,体液丢失较多,多食用一些利于消化,富含水分维生素的食品对患者肯定是合理和有益的。但他同时提醒,从目前已知的材料来看,尚没有发现任何一种目前已知的食物被科学证明具有防癌治癌的功效。那些所谓的"防癌治癌食物"实际上是为了某些别有用心的目的而杜撰出来的。因此,平衡膳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可取的。(中新网健康频道)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health.72177.com/2014/1124/18930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