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之路 健康资讯
医院要设立“临终关怀科” 小区业主强烈反对
2014年11月21日 18:15昨天晚上7点,金华江北芙峰街515号的常青花园小区,百来位业主聚集在小区门卫处,为一家叫金华康久的医院能不能在小区隔壁筹建的问题进行讨论表决。
业主们拉着横幅,传阅资料,彼此交流鼓劲,情绪有些激动。即便没有正式的投票计数,但10来分钟后,几乎所有在场的业主,都表达了他们统一的立场,不同意建医院。
为什么一家医院会引发业主如此巨大的反对?
起因
带“临终关怀”的医院紧邻小区
环城北路的芙峰立交桥封闭了1年多,很多去农产品批发市场或者汽车东站的市民,不得不绕一圈爬过丹光东路的一个小山坡。坡北面路边,一幢高6层、占了10个门牌号的黄色外墙建筑,十分惹眼。
此次事件的当事方之一,金华康久医院,就选址在这幢大楼里。
记者昨天现场看到,大楼门窗紧闭,透过玻璃,里头堆满了木板、水泥、沙子和砌到一半的隔离墙体。
“2个月前开始进行内部装修的,前几天又停掉了。”大楼旁边一家经营窗帘布艺的小店老板娘吴女士告诉记者,大楼停止装修的原因是附近的常青花园小区住户反对。
吴女士口中的常青花园小区,就是她店后面的房子,位于芙峰街515号,8年前建成,现有224户业主,属于中档住宅楼。
30多天前,一张贴在小区公告墙上的“关于金华康久医院建设项目选址丹光东路226号的公示”让整个常青花园小区陷入了不宁,业主们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这家医院其实是面向为老年人服务的,其中还有个专门的科室,叫“临终关怀科”。
这带有死亡气息的5个字,让小区和康久医院彻底处在了对立面上,一个多月下来,两边的协商依然毫无进展。
让常青花园小区居民最不能忍受的是,小区东面围墙外,隔了不到10米的距离,就是康久医院的大楼,“太近了。”
业主
这样的医院让人精神紧张
听说记者为这事来采访,小区里的业主一下子就围拢过来。
老人们显得最为激动,61岁的张大爷说,自从得知了这个消息,他晚上都睡不好觉,自己仿佛看到了半夜救护车进进出出、鞭炮声和哭闹声相交织的可怕场景。
“我老家是兰溪的,07年,女儿女婿好不容易靠按揭花了30多万在城里买了套110多平米的房子,现在这样一个医院建起来,房价肯定受影响。”张奶奶也很烦恼。
也有居民觉得,“医院地势高,污水要流到我们的地下室。”
小区业主委员会委员李永刚的一番话更是道出了埋藏在大家心里的最大障碍,“中国一贯来的风俗习惯和观念决定了,死亡这种东西,容易使他人精神紧张。住户们不是在反对临终关怀,而是不想让它发生在自己身边。”
为此,业主们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们上访,找到新狮街道,但实际上街道对这事也不知情,又找到婺城区卫生局,婺城区政府,甚至市府,但一直没有谈拢。
业主还搜集了资料,上面的内容更让他们觉得康久医院不同寻常,业主徐女士举了2个例子,大楼原来出租前该地块是工业用地,出租需要申报用地性质变更,“他们5月6日申报上去,5月7日就批复了,而且在没有取得室内装修许可的前提下,就擅自进行室内装修了。”
医院
愿意取消“临终关怀科”科室
业主们的斗争昨天上午有了初步结果,看起来,是业主们取得了这个阶段的胜利。
婺城区卫生局的两位负责人承诺,如果投资方没有取得80%以上的业主们同意,即使医院造好,他们也不会对其进行验收。
婺城区卫生局业务综合科科长方文光说,这样的承诺也是在考虑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做出的。实际上,在法律法规方面,并没有规定医疗机构审批需要征得附近居民同意。换句话说,方文光认为,卫生部门在审批康久医院这个项目时,程序上是合法的。
方文光表示,他们一般看医疗机构或者诊所是在小区内还是小区外,小区内,必须征得物管和业委会的同意,如果是在小区外,则不用征得小区和业主们的同意。
对这个处理结果,金华康久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接受,并表示他们自愿取消“临终关怀科”这个科室,并承诺今后不会进行临终关怀方面的业务。
金华康久医院法人陈杰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做出这样的决定,对他们来说并不委屈。
“我的学生一直打算在金华开个老年康复医院,需要5000多平方米,刚好我看到这房子说要整体出租,觉得面积合适,就通知了我的学生。”陈杰说,也怪自己开始没和当地居民做好沟通,“要是提前召集附近居民,和街道打个招呼,开个听证会,或许就可以避免这些了。”
已从医30余年的陈杰,另一个身份是金华广福医院的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他管理医院的经验丰富,所以被邀请来做医院的法人,“我在医院的筹建阶段经验不足。”
“临终关怀实际上就是让得了绝症的人或者已经放弃治疗的人在走之前的这段时间,过得有尊严,少点痛苦。”陈杰说,很多时候,这种事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他们的医院主要服务对象就是中风、或者糖尿病或者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为对方提供康复治疗和照顾。
从某个方面来说,这样的医院设立临终关怀科也是需要的,目前在金华,还没有一家医院专门设立“临终关怀”这样的科目。
“临终关怀是为了让老人走得更安详更没有痛苦,所以也不会有开到手术、不会有大量药物治疗,主要就是人工服务。”
金华的这件事情,在其他地方也出现过,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2月,在上海的杨浦区和浦东新区,得知小区里要建具有临终关怀性质的机构,居民拉起“反对在小区里设太平间”的横幅;4月,在浙江杭州,200多个居民签署“抗议书”,反对在小区里建承担临终关怀功能的护理院。
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死亡教育的课程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进入中小学。即使在同样忌讳谈论死亡的香港,有关死亡的选修课也已进入高等院校。而在国内,类似的课程还停留在医学院的选修课中。在北大医学部教授王一方看来,正是因为缺乏这种教育,死亡才无法“脱敏”,“我们对于那些临终者浑浊的眼神过分地消极,这其实是对死亡特别的歧视”。
我想,如果哪天我们的教育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对死亡的看法改变了,那死亡,也不会再是绕不开的两个字了。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health.72177.com/2014/1121/18923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