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科教之家 科教动态

985 211争议的背后是高校改革之问

2014年11月18日 14:30

在近日引发的“211”“985”高校的争议中,记者调查发现,人们不满的并不是“211”“985”学校本身,而是背后隐藏着的高校改革之问。

应该看到,每个国家高等教育都需要有一批世界名校作为代表和支撑,逐渐强大的中国尤需如此。“985”“211”的产生在当时中国教育资源有限,高等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与西方差距大,需要集中资源办好一部分高水平大学起到过积极作用。

现在人们质疑的,其实是近20年前的一个行政决策,在现今的实际工作所衍生出的弊端——以行政手段来划分学校的等级,强化了高校领导政治级别等行政化色彩,并产生就业歧视、择校、教育不均衡等不良导向。

经过了近20年的历程,“985”“211”工程这种依靠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方式产生了很多弊端。原来一些很强势的学校专业学科,不少被削弱了,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生态。因为它更多是依靠行政的力量来左右,而不是依照学术的自然发展和分层。这样一来,高校就更加强化了对行政权力的依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高水平学术的追求。

在“211”“985”工程的影响下,高等教育体系内还是国家主导科研设置,在高校内部具体实施,与产业、社会、经济大部门横向联系不够,与十八大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精神已不相符合,改革早已是大势所趋。

目前,国际上也对大学进行分级,但分级依据是高校分层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市场自然会形成社会认同和专业认可,然后自然分层。而行政手段划分很难照顾到专业层面,经常出现“拉郎配”的现象,是发展机制的误导,一旦延续,会给高校发展埋下很多暗礁。

因此,我们需要取消按工程、计划配置教育资源、学术资源等传统高等教育模式,还必须建立新的教育管理和拨款体系。比如,可以尝试成立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结合公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模、实际办学水平(社会评价和专业评价)制定高校拨款预算,并进行有效监督。

同时,政府管理公办学校,要建立由官员、人大代表和校领导、师生及社会人士代表等共同组成的大学理事会,负责制定大学发展战略、预算,监督学校行政公开、透明使用经费。这就从管办评一体、行政治校,过渡、改革到管办评分离、教育家治校。

总之,从现实的需要和时代的改革命题出发,曾经一度作为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举措的“211”“985”工程,应该走出历史的负担,转变思路、再举改革,应对好公众的高校改革之问。(记者郑天虹 袁汝婷)

文章来源:http://edu.72177.com/2014/1118/18896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