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科教之家 科教动态

安徽师大副院长回应论文抄袭:若抄袭就被撞死

2014年11月16日 20:11

央广网北京11月16日消息(记者刘祎辰 张棉棉)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因话录》,是唐代汉族文言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载了134条唐玄宗至唐宣宗年间的逸闻趣事。现如今会捧着古籍仔细研读的人已经不多,但校勘此书的《因话录校笺》最近却引起了一场争端。因此了解《因话录》的网友会不会增多尚且不知,但“安徽师范大学副院长抄袭”却占据了不少新闻版面。经过了解,记者获悉,这位涉嫌抄袭的副院长昨天还放出话来说“如果抄袭出门就被撞死”。

打开《因话录校笺》在豆瓣读书的页面,可以发现译者一栏赫然写着:黎泽潮[抄]。在内容简介中还写着:本书系抄袭鲁明《因话录研究》(复旦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和史佳楠《赵璘因话录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等相关著作而成。其中许多内容是大段抄录他人著作。如此描述在豆瓣恐怕也是独一份。对此,当事一方鲁明表示,是网友自发进行的修改:

鲁明:这种东西它不是就是一个网友能改的,得经过许多人同意这个简介内容,许多人点支持这个简介的内容,它才会显示出来。这是其他关注此事的网友集体的一个行为。

一本仅在文学领域内部有关注度的古代小说集,为何会引起网友集体修改简介的行为?最先一批发现此书有“恙”的网友小夏表示:

小夏:因为是古籍整理,在正文部分它其实是对古人作品文本的加工,大家对于他是否抄袭的判断可能不是那么明确,但是这本著作前面的整体前言中,所有的一些对于客观事实的描述包括主观的评价,所有的用词、用语都非常的一致。我们知道比如说描述同一个事物由不同的人说,你说天是蓝的,但是你用怎么样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可能不同人会用不同的语句,对吧。但是这个著作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就是一些主观性的语句都是完全一致的。

除了大段雷同,《因话录校笺》中的错别字也成了网友吐槽的重点:

小夏:非常离谱的那些错字错句,这个出现的状况只有他是根据鲁明的那个繁体字论文,然后通过一个文字的识别程序,只有在这个识别过程中,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如果你是正常自己写、自己行文的话,绝对不会出现那样的低级问题。

从豆瓣网友的不满,到新闻舆论的关注,一向小清新文艺范儿的豆瓣,也算是不多见的高调了一回。但面对媒体的询问,被指抄袭的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黎泽潮也同样言辞激烈。根据《新京报》报道,黎院长不惜赌咒以证绝无抄袭,但今天记者却获悉,黎院长已经致电鲁明进行了道歉:

鲁明:他在电话里已经道歉了,可能接下来会有一个公开的道歉。他应该会明确的表示看到、参考、利用了我论文的部分内容,这个应该他会表达出来。

看到、参考、利用,可是并没有承认抄袭。面对如此解释,记者尚未联系到据称也涉嫌被抄袭者,但仅鲁明本人态度而言,已经表示愿意原谅:

鲁明:因为抄袭这个定义就需要第三方有专业资质的机构来认定,在这个认定结果出来之前,我同意他先不用抄袭这个词。他只要道歉的话,我也没有更多的要求了,我个人方面就不再追求了,因为我个人工作也很忙。

记者前后三次致电黎泽潮副院长,求证此事,得到的却只有婉拒。

黎泽潮:对不起,谢谢你关心。

但引用参考和抄袭之间,还是有着质的区别,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是否剽窃还有待专业鉴定:

刘俊海:我个人觉得除了看有哪些内容是源于别人而没有作住,另外还要看这些内容究竟在他的作品当中占有多大的比例。如果你引用的都是别人原创性的观念,在数量上又达到一定的程度,我个人认为构成剽窃应当是有足够的依据。

记者发现,《因话录校笺》为“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科研项目,科研经费2万元,起始时间为2010年,黎泽潮本人承担“主持”任务。而网友表示,即使不算抄袭,该著作的质量也似乎并不合格:

小夏:因为他所有的文献都是从百度百科这一类非常没有学术含量的(来源)来的,我们想请教一下古委会能够接受这样的项目通过他们的立项审查和最后的成果检验吗?

文章来源:http://edu.72177.com/2014/1116/18887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