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教之家 科教动态
评论:“将消失职业”盘点不止是个体的就业指南
2014年11月13日 21:22近日,一份名为《2030年工作和工作场所》的报告称,客户服务、加工及中层管理等12种职业将于未来10至15年内消失。报告还指出,失去职位不等于失去工作,未来机器人和电脑创造的就业机会,比其摧毁的要更多。(11月12日《重庆晚报》)
各式关于“即将消失职业”的盘点早已有之,但其所遵循的视角却素来各有不同。或是纯粹的人文叙事,或是严谨的学科研究,此番《2030年工作和工作场所》无疑属于后者。当然,相较于完整的调查、推演过程,公众似乎对报告结论更为关心。特别是其中所罗列的12种高危职业,更是引发了好多人真真假假的长吁短叹。
这份宏大的调查报告,是否具有直接的参照价值?又会否真有人因之惶恐不安?唯一可以确知的是,人类总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展现自身强大的适应力。即便是濒危职业的从业者,也不会抱残守缺、一成不变,乃至陷自身于生计无着之困境吧!就此而言,动辄对所谓“十年后的预言”忧心忡忡,实在是一种太过矫情的姿态。
预测“即将消失的职业”报告提出,“人工智能,会占据相当的劳动岗位”,此一结论近乎成为共识,自然了无新意;然而,另一个有意思的预计是,“中层管理等工种将消失”……这两种状况同时出现,无疑宣示着作为现代社会基本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科层制”,将发生深刻变革。也即,由“去人格化”过渡到“去人化”,机器劳力将大量充斥那些程式化、层级化的行政管理职位。
未来“中层管理职业”的消亡,预示着那些非智力密集型的白领行业,也会发生智能机械取代人工的浪潮;而在此之前,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势必更早为机器劳力所占据。这一切变化,一方面意味着生育率走低、人口红利下降等等危机的影响,将会获得相当程度的缓解;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公共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无可避免地要转型升级,以期培养更多有“用武之地”、难被替代的创意人才。
盘点“即将消失的职业”,不是为了给个体提供具体的就业指南,而是为了再次阐述未来社会的存在结构和运转逻辑。人类将加速退出那些古老、繁杂、重复的原始工作,转而更多进入那些依赖智识、经验和想象力的年轻职业。显而易见的是,就业格局的变化,本质上对应着,一整套游戏规则的沿革。为此做出应对,早已超出个体努力的范畴,而是一个社会性议题。 □蒋璟璟(华西都市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edu.72177.com/2014/1113/18870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