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天津最高级别应急减排:空气质量好了 路上车少了
2014年11月13日 19:54来自限行六天的报告
城市快报记者 张珊珊 李文博 韩爱青 刚刚过去的六天,梦幻般的“APEC蓝”一扫几周前的“马拉松霾”,让人们呼吸到清新干净的空气。不过,这“APEC蓝”得来并不容易,11月6日至11日,天津启动最高级别应急减排措施:工地停工、全市行政区域内车辆单双号限行……“史上最严”的APEC减排模式,让路上的车少了四成,也让人们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畅快出行。 “‘APEC蓝’别走”,这是生活在城市中每个人的心声,六天的事实证明,让“APEC蓝”成为常态,并非只能靠运气“等风来”,更应靠人为有效控制。记者昨天采访了天津多个部门,通过一组数据,解读“APEC蓝”背后津城市民的真实感受。
天变蓝了
四个好天:空气质量优或良好
限行六天里,津城的天空有四天都是湛蓝湛蓝的。据气象部门统计,6日、7日、9日、11日这四天,空气质量不是优就是良好,很多市民都感叹“天空美得有点儿不真实”。例外的两天是8日和10日,一天是轻度污染,一天有雾霾。
单双号限行让道路上的车辆明显减少,尾气排放也随之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自然就少了。加上冷空气接连不断,综合在一起的结果就是大家看到的天蓝蓝和和感受到的好空气。
环保部门统计了一组数据,11月1日至10日,津城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和PM2.5污染浓度同比下降57.6%、17.1%、28.6%和28.2%。
路好走了
不堵车了:路上的车少了四成
交管部门也统计了一组数据,限行六天里,津城道路交通流量比平时降了四成以上,交通事故明显下降。
更重要的是,平时最让人烦心的堵车缓解了不少。很多容易堵车的路口车流量都明显下降。以南京路海光寺路口为例,平时高峰时段交通流量为每小时5000辆次,单双号限行期间,这个数字降到了3000。
不能开车了,人们都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出行?交警南马路大队队长刘健说,根据上路执勤民警的观察,骑自行车的市民增加了不少。更多的人则选择了地铁和公交出行。据市公交集团统计,限行六天,乘客达到创纪录的1600万人次,平均每天超过260万人次,比平时增加了两成以上。
这六天里,津城共有495万人次乘地铁出行。其中,11月7日全天客流达到90.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高峰时段5分钟一趟地铁,保证人们能顺利上车。轻轨方面,轻轨9号线六天共开行列车1783列次,运送乘客94.82万人次。此前一周乘客只有79.47万人次。
心态变了
低碳出行:锻炼身体保护环境
限行六天,原来开车的人们中有人选择骑自行车,有人选择公交加走路,这样的低碳出行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很不错的体验。
“平时很少骑车,就当锻炼身体吧。”市民王先生说道。对他来说,平时开车上下班,很少有机会锻炼身体,这次骑车,他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节奏一下子慢下来,感觉心态都不一样了。
市民郝女士这几天一直是走路换地铁上班,“虽然麻烦了些,但是眼看着空气变好了,呼吸畅快了,要是空气天天这么好,走走路也挺好的。”
专家解读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冯银厂
“这次最高级别应急减排措施可以说是史上最严厉的措施,影响到城市中每个人的生活,有没有效果所有人都看得到。尽管中间空气质量出现过波动,但总体来说污染程度控制比较好。”冯教授认为,还是要客观看待这几天空气质量的改善,这恰恰说明改善空气质量任重道远。冯教授认为,这六天环境空气质量之所以能控制好,一是采取的应急减排措施力度很大;二是京津冀一体化联防联治做得到位;三是“天公作美”。“影响大气污染,除了污染物排放,气象条件也是重要因素。因此要客观看待这次最高级别应急减排措施的效果,有可喜的地方,用实践证明只要肯下大力度,环境空气质量还是可以改善的,但同时也敲响了警钟,说明今后只有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才能做好大气污染防治。”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4/1113/18869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