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前沿 亲子育儿
天价学区房30万/m2 就近入学已变味成了“就富入学”
2014年11月12日 11:32话题
一间4.4平方米的房子,根本没法住人,却能卖出135万的天价,均价超30万一平方米。这不是黑色幽默,而是北京市民为了争抢学区房上演的一出惨烈闹剧。在各地房价出现环比下降态势之下,学区房却逆势上涨成为“房坚强”,甚至供不应求,从炒房变成炒“期权”。这个问题不能不让人深思,与户籍捆绑在一起的教育,公平吗?30万一平方米的学区房,是谁的公平,谁的疯狂?
(11月10日《现代快报》)
一声叹息 新的教育不公
@石头的轨迹1985:一百多万?把孩子送国外都花不完。
@苍山飞雪01:变态?畸形!
@心浪平民: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啊,只能靠家教和网络教育弥补了。
@公道镇:富人拼财富,穷人的孩子拼自己。
@江南天:有钱人才买得起学区房,这样又造成新的教育不公。
一针见血 公共资源过度集中
@DrJay:在资源不足够平均的时候,让市场化来调节有什么问题?国家保证人人有书读,至于好坏,无法平均化。
@圣-精微:强烈建议推出0.5平方米微型学区房,为广大百姓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环境。
@秋水伊晨avi:建议采用教师轮换制度,使各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衡,这样无论在哪个“学区”都没有什么分别,对孩子,对家长都好,也可以遏制这种变态的学区房现象。
@纬小治: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过度集中,导致人员过度集中,拥堵、环境恶化、房价剧增,各种问题集中体现,是导致社会矛盾的根源之一。若再不改革,即使禁止人们生育,北上广依然会感觉人口压力巨大!
人民微评 天价的是优质教育资源
@人民日报:从递条子到拼房子,这是看得见的“进步”,毕竟“市场”的明码标价,胜过权力的暗箱操作。问题是,穷人难道只能拼“命”?其实,天价的是优质教育资源,前门拒虎、后门来狼的背后,仍是资源失衡的痼疾。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化,天价学区房难除!
变味了
就近入学已变味成了“就富入学”
划片就近入学,说白了就是将一大池子水分割成若干区块,这样起的波澜小,方便管理,也方便孩子入学。但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不解决,所谓“就近”就不是一个地理空间问题,而只是一个市场价格问题—谁有钱谁的孩子就能与名校“就近”。所以,这一旨在维护教育公平的政策,无非是将原来的“暗箱化”、“关系化”,进一步“市场化”、“透明化”了而已。或者说,名为“就近”,实为“就富”。
说到底,学区房价格飙升,不是一个楼市炒作问题,而是一个教育均衡问题。4.4平方米的“房子”卖135万元,不仅是给教育资源不均衡“明码标价”,同时更揭示了“就近入学”等同于“就富入学”的本质。哪一天,当学区房价格被“打回原形”,不再成为楼市重点炒作的概念,那才是教育公平的象征,就近入学才不会变味。
舒圣祥(媒体人)
啥原因
天价学区房被热捧的背后
学区房之所以成为天价“房坚强”,说到底还是择校惹的祸。由于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引发家长纷纷争抢名校周边的学区房。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语境下,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择校,但是由于学校布局、就近入学范围与公众就学期望值不一致,优质教育资源尚属稀缺资源,根本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
从教育公平与效率的角度讲,教育部门要特别注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投入向薄弱学校倾斜。但是,某些地方政府基于政绩的需要,并不愿意大规模投资薄弱学校,因为名校基础本来就不错,容易出成绩,而薄弱学校投入欠账太多,见效比较慢。由于名校与薄弱学校投入、发展不均衡,形成了薄弱学校门可罗雀、名校人满为患的教育失衡局面。如果政府热衷名校建设,忽略薄弱学校发展;教育失衡局面会愈演愈烈,天价学区房会层出不穷。
叶祝颐(教师)
怎么办
地方政府应有更多担当
学区房的“疯狂”已经直接戳中了教育公平的软肋:不仅没有解决教育资源的先天性失衡、失公,反而加剧优劣分级分化。教育政策局限于“房籍”之上,很大程度上扭曲了住房的基本功能,而成为一种假借于“房籍”制度上的社会不公平。除此之外,由教育领域所延伸出的官员腐败、权力干涉问题也在扰乱着基本的教育公平秩序,显然已经超出了教育的领域而成为更大的社会不公。这是“疯狂学区房”背后更为严重的深层次问题。
要解决学区房的“疯狂”,还需要地方政府有更多的担当:从教育的公平投入着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扁平化和资源公平共享;从教育政策的公平设计切入,制定和实施更为合理的就学制度;从教育制度的公平实施和维护着手,防止权力腐败和非法干预。倘若不能从地方政府的责任担当上来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谈论再多的制度创新、制度设计也是枉然。戴庆锋(学者)(来源:重庆晨报)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fashion.72177.com/2014/1112/18860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