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前沿 亲子育儿
孩子春游待遇“歧视”背后:父母自身落差的心理映射
2014年11月12日 09:12曾茜 成都
武汉的学生家长被自己的感觉欺骗了:因为“学校组织孩子春游,国际班十几个学生在会所里吃自助餐打高尔夫,优质班学生却在草地上啃干粮逛博物馆”。于是,啃干粮孩子的父母们不好受了,“同校同年级差别凭什么这么大”,“学校做这种区别对待会对学生造成伤害”,他们用这样的义正言辞,向学校发出了“天经地义”的质询。
这样的质询总是由表面花钱比较少的一方发出,理由当然是争取“平等”,似乎理所当然。而吃自助餐孩子的父母就不应该有这样的担忧吗,因为学校的做法对他们的孩子也未必“公平”。谁能说有钱人的家庭就没有烦恼呢?
能富过三代的有钱人,都执著于将孩子送到与所有人同一起跑线上参加平等竞争,以锻炼其足堪重任的能力。这说明,真正能够决定孩子未来命运的起点,其实是公平的。家长们现在感受到的不公平,很多恰恰是父母这一代本身的差异所带来的落差。个别父母如此执著于孩子受到的不同待遇,其实多数源于对自我现状不满的心理映射,但却要向外寻找发泄口:比如有钱人,比如趋炎附势的学校。
家长们甚至都不在意孩子的真实感受,才会在质疑时一语道破天机,“就算孩子心理没落差,我们作为家长的心里都不好受。”多数人都春游过,每个家长装在孩子背包里的干粮和零花钱永远高低不一、多寡有别,但这些永远无法避免的差异,几乎不会影响孩子们一起疯玩的快乐,而家长们却容易用自己的感受去感受孩子。这几乎成为中国家长的一种通病,并被他们无所不能地覆盖到孩子生活教育的方方面面。
这种错觉,既会让家长们错失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还可能给孩子带去一些不必要的困扰甚至贻误终身的误导。当然,并不是说学校的安排完全没有问题。学校也避免不了社会观念的浸染:提供的机会选择是否公平,不同培养是否是因材施教,是否存在“献媚权势”的动机……这些都值得教育者深思:起码,我们的教育者不能有靠“吃自助餐打高尔夫”就能培养出精英的错误认识。至于那些难受的家长,更要分清教育关注的重点是孩子,不是自己。至少,不能将“在草地上啃干粮逛博物馆就是歧视待遇”的局限认知传递给孩子。
现代社会将“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带入人心,但也带来了“平等”的泛化和滥用。即便是站在一个完全平等的竞争环境里,最终结果也会使具备不同能力和爱好的人形成经济收入和职业分类的差异,这些表象上的差异,实质上却是“平等”的。我们要为下一代争取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但却不应让这些表象上的差异成为他们心理上的负担。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fashion.72177.com/2014/1112/1885962.shtml